主页 > 医学文档 >

解读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转贴)

解读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
--------------------------------------------------------------------------------


2003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
2003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授予保罗.C.劳特布尔和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
2003年北京时间5点半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上午11点半,诺贝尔基金会在其网站公布了2003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保罗.C.劳特 布尔(Paul C. Lauterbur,1929- )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和天文学院的彼得.曼斯菲 尔德爵士(Sir Peter Mansfield ,1933-)平分,“由于他们关于磁共振成像的发现”。

保罗.C.劳特布尔
1929年5月6日在美国俄亥俄州西德尼出生,美国公民。
现地址:美国伊利诺伊州厄本那,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医学磁共振实验室。
(Biomedical Magnetic Resonance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2100
South Goodwin Avenue, Urbana, IL 61801, USA)
学术生涯:
1951年,克利夫兰凯斯理工学院,化学专业理学士
1962年,宾州匹兹堡大学,化学专业理学博士
1969-1985年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放射学化学教授
1985-1990年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医学院教授
1985至今,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医学院生物医学磁共振实验室教授,主任。
曾获的部分荣誉和奖赏
1982年,医学磁共振学会金奖
1984年,阿尔伯特.拉斯克临床研究奖
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年,欧洲磁共振奖
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伦琴奖章
北美放射线学会金奖
1992年,国际磁共振学会医学奖
1994年,高科技京都奖
1999年,欧洲放射医学大会金奖
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化学服务社会奖

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
1933年10月9日出生,英国公民
地址: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和天文学院磁共振中心
(Magnetic Resonance Centre,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Park, Nottingham, NG7 2RD, UK)
学术生涯:
1959年,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理学士
1962年,伦敦大学物理学博士
1962-1964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副研究员
1964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系,讲师
1968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系,高级讲师
1972-1973年,海德堡马普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
1979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系,教授
曾获的部分荣誉和奖赏
1983年,医学磁共振学会金奖
1984年,威尔康姆奖章
1987年,皇家学会会士
1988年,欧洲磁共振奖
1990年,穆拉德奖章
1993年,英国放射医学院荣誉院士
1993年,授勋
1995年,欧洲放射医学大会和欧洲放射医学协会金奖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xonance imaging, MRI)。从原理的发现到目前临床各种先进成像技术的应用,是基于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的不断认识。
1924年Pauli发现电子除对原子核绕行外,还可高速自旋,有角动量和磁矩。 。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Felix Block领导的两个研究小组发现了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他们二人于1952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核磁共振现象发现以后,很快就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核磁共振波谱学。它可以使人们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通过核磁共振谱线的区别来确定各种分子结构。这就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有利条件。1967年,Jasper Jackson第一次从活的动物身上测得信号,使NMR方法有可能用于人体测量。1971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R.Damadian教授利用核磁共振谱仪对鼠的正常组织与癌变组织样品的核磁共振特性进行的研究发现,正常组织与癌变组织中水质子的T1值有明显的不同。在X-CT发明的同年,197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Paul C. Lauterbur第一个作了以水为样本的二维图像,显示了核磁共振CT的可能性,即自旋密度成像法。这些实验都使用限定的非均匀磁场,典型办法是使磁场强度沿空间坐标轴作线性变化,以识别从不同空间位置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1973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系的Peter Mansfield教授与美国化学家 Paul Lauterbur 同时发现了应用核磁共振现象显示复杂人体内部结构的方法,此后,Peter Mansfield 教授率先将磁共振显像(MRI)技术应用于临床。1978年,核磁共振的图像质量已达到X线CT的初期水平,并在医院中进行人体试验。并最后定名为磁共振成像(MRI)。国际上从一九八二年才正式用于临床。

正确而及时的诊断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普及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这种方法精确度高,可以获得患者身体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像。根据现有实验结果,它对身体没有损害。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奠基性成果。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转贴.减肥】胃部起搏

【转贴】紫外线促维生素

【转贴】辉瑞同意不在欧

【转贴】 四分之一世纪

【转贴】升HDLc药物开发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4-15 17:14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