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文档 >
【转载】杨焕明在海啸遇难者DNA鉴定上出丑的事
作者:大胖星
拿了国家那么多钱,买的最先进的机器,向全世界拍了胸脯的事儿,关键时刻怎
么样,掉了链子了,最后是赖样品的质量不行。人家拿到林雪平瑞典法医实验室
一看,没问题呀。现在是准备全到萨拉热窝的国际法医机构去测。
当时吹的一闪一呼悠的,走麦城了,好象也没人提了。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missing persons in Sarajevo is going to
examine the remaining 1500 samples from Tsunami victims in Tailand.
The Chinese laboratory that was orginally given the task has failed
claiming bad sample quality. Other counties including Sweden have been
helping out, but the progress was slow.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amples are of sufficient quality that all
bodies could be identified proving you have DNA to compare...."
http://svd.se/dynamiskt/utrikes/did_9718493.asp
中国为海啸遇难者“正名”
———走访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昨天下午,气温回暖的北京城风和日丽,但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一些
专家却无暇享受这入冬以来难得的好天气,因为在他们面前摆着的,是一项艰巨
的任务:为在泰国海啸中身份不明的4000余名遇难者进行DNA鉴定。据悉,这在
我国海外救援活动中,尚属首次,而其规模之大,也是创纪录的……
行动:救援专家年纪最大者仅35岁
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海发生8.7级地震,并引发大规
模海啸,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多个国家遭受地震海啸的严重袭击。
在面对亚、非洲地区突如其来的海啸灾难时,中国各界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而作为国内乃至亚洲最专业的基因组研究机构,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华大
基因研究中心自然也不甘落人后:在海啸发生后的第五天,该所决定派遣其下属
的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赶赴泰国,通过DNA鉴定协助受灾地区辨认遇
难者身份,而其间产生的费用,全部由自己承担。
12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邓亚军博士带领的5名DNA鉴定专
家,于当晚8点30分乘坐CA979航班开赴海啸的重灾区,开展遇难者身份的鉴定工
作。据悉,这五名专家中,年纪最大的是邓亚军博士,而她也仅仅35岁。
在泰国期间,专家们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为遗体做法医病理检验,提
取DNA样本,同时拍照、记录体貌特征和收集死难者的遗物等。但是由于当地气
温比较高,很多尸体经过海水浸泡和阳光暴晒后,已经严重腐烂变形,这无疑增
加了检测的难度;再加上非泰国国籍游客的人数很多,工作量比较大,在当地建
立的简易实验室已经不敷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专家们决定将样本送回国内进行
检测。“我们可能会建立一个遇难人员DNA数据库。”邓亚军博士在此前接受采
访时说。
技术:每天可处理4500例检测
这次鉴定所用的设备是两台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ABI公司生产的3730号DNA鉴
定仪器,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百多台的其他DNA测定仪器。在正常情况下,我
们中心每天可以完成4500例———5000例的DNA检测。”华大方瑞负责和媒体沟
通的杨旭研究员对记者说。
据介绍,在世界瞩目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中,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
研究所就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个计划中的‘中国卷’,就是由我们所
的杨焕明所长主持完成的。”该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记者在华大方瑞的
门口也看到,一侧的宣传墙上贴满了该所在基因研究领域获得的种种荣誉,很多
都是世界级的。
另外据悉,该中心还是经司法部批准成立的专业DNA鉴定机构,在北京及周
边地区,更是进行亲子鉴定的权威场所。
“承担此次的DNA测定,在技术上来说,难度是不大的。”该所一位不愿意
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进程:第一批100份样本已抵京
“现在第一批100份遇难者样本已经到北京了,但是由于要对样本进行一些
整理,我们的DNA测序工作还在前期的准备阶段。”杨旭研究员告诉记者。
据透露,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派遣的5人专家组中,除了副主任郭奇
仍在普吉岛协调工作外,其他4人均已返回北京,而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对样本
进行消毒、分类和其他的前期处理上,而这样的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天。“由于泰
国当地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很多救援人员都是没有经过这方面培训的志愿者,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4-09 05:14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