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命科学 >

JJWW: [转摘]-美国三大科学杂志同时发表长篇评论

发信人: NatureCell (Nature的子刊), 信区: Biology
标 题: JJWW: [转摘]-美国三大科学杂志同时发表长篇评论中国生命科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11 13:29:27 2007)

美国三大科学杂志同时发表长篇评论中国生命科学
2007年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杂志》,《细胞科学杂志》《实验医学杂志》同时以前尚未
有的26页篇幅,发表美国科学William Wells长篇报道,评论中国生命科学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对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有巨大发展前途
额学科,能推动国民经济,增强人民健康。中国政府支持生命科学发展。中国科技经费
大幅增加,科研人员工资大幅增加。

回国的科学家对中国生命科学发展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海外的华人科学家,也对中国
生命科学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列出对中国生命科学起关键作用的八
位科学家,以英文字母为序:

国内关键科学家:陈竺,路甬祥,饶子和。
海外关键科学家:鲁白,蒲慕明,饶毅,施一公,王晓东。
陈竺:中国科学院负责生物的副院长。他支持自然科学基金的竞争课题,也支持科技部
的大课题。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工程师,开启知识创新计划,给中国科学院带来革命。
饶子和:南开大学校长。支持大科学课题。
鲁白:国立卫生研究院。为中国科学改革提供咨询,改革自然科学基金评审。
蒲慕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清华大学生物系前主任。创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
所,并任所长。
饶毅:西北大学。参与建立神经科学研究所,创立上海和北京主要研究生课,在北京生
命科学研究所有实验室。他和鲁白、邹承鲁合写一篇被科技部禁止发行的《自然》文章
,提倡中国更多以科学优劣为基础分配研究经费。
施一公:普林斯顿大学。结构生物学家,兼母校清华大学教授。他的几个博士后回国做
教授。强调更好的教育。
王晓东:达拉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创所共同所长。另一所长是耶鲁大学邓兴旺。
他们的发言(大意)
陈竺:
中国科技经费到2020年要增加很多。
改革之初说,邓小平十分之一回国就是成功。我很赞成这个观点。
大科学不是中国主流,不过15%到20%,其它都是小科学嘛。
承认很难计划真的科学。工程可以计划。
科学院要做应用研究,问题是做多少。
饶子和:
我一直准备回国,回国比在外面发展机会多。
我告诉学生,没有好结果,你不要回来,回来没人重视你。
中国要做大科学。反对科技部的大科学,是错误的。

人人都要钱。科技部要,教育部要,自然科学基金要。
鲁白:
我们是最早一批留学生,从好学校拿博士学位。
在中国做的事越多,人家越叫你做事。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做。
和饶毅、邹承鲁发表在《自然》的文章,是我一生引用率最高的文章。反应强烈,从学
生到领导,大多数都支持我们的观点。
一流人才聘一流人才,二流人才聘三流人才。二流人才怕竞争。
中国社会急功近利,希望今天出成果,明天能治病。社会要给科学家时间,给他们支持。
你的朋友审你的研究经费。好科学怎么出得来。
要评审,这是原则,不能变。
要有体制,不能依靠哪个人的好意。
蒲慕明:
人民认为科学是社会的支柱。
海外科学家为大多数人说话。
有两极意见分歧,不是海内和海外分歧。分歧在多数科学家和少数行政管理人员、现体
系既得利益的少数科学家之间。
二十年前,清华没有准备好。
我们神经所开除了不能通过评审的人,包括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
好几次要把我搞下台,我都不知道能做这么久的所长。
已经过去了,现在看来,建研究所是对的。
我们现在和美国二流学校竞争。
饶毅觉得中国可以建十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我怀疑不会。
大科学课题已经决定了。没听我的意见。蛋白质计划要拿几亿美元。我说过,没雇人以
前,不要投钱。
中国大推大科学课题,很危险,不健康。这是中国模式,计划经济的延伸。
中国好几个研究所的蛋白质仪器比伯克利的好,不过没充分用上,浪费。
饶毅:
我有时发现,花在中国实验室的时间比美国多。
不仅评论中国,而且在中国做事。
神经所建立初,碰到了问题。有很多反对意见,生理所开大会批,学生扬言上街***。
当初差点有人要退了,但是其他人说不行。
三、四年后,神经所得到了一致的尊重,它也没有分流任何人的钱。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原创-“肝癌经皮激光热

我的综述-保湿剂(已发

【bio-news】Nature 近期发表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4-02 05:11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