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药生命 >

【技术产业】生物医药风险投资在中国[精华]

上海科创等发起5000万美元生物医药投资基金

上海科技投资公司、新加坡星展银行和香港思格资本集团近日共同发起成立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投资的科星创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5000万美元,首期资金为1500万美元,三方股东各出资500万美元。 上海科技投资公司,这是上海市政府出资成立、上海最早专业从事科技产业化创业投资的国有独资公司。该公司旗下有8家投资基金,总规模达4亿美元。科星创投基金是上海科投公司参与发起的第六家实体性风险投资公司,也是第一尝试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投资。科星创业投资基金负责人表示,目前科星基金投资的项目中,大部分是生物医药项目,比如瑞复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雷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VC钟情生物医药公司 2006年投资超1亿美元 (ZT)

证券日报

正如它数十倍甚至更高级数的高投资回报率,生物医药行业的高风险和高投入特征同样是传统行业及其企业所不可比拟的。尽管已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产业之一,生物医药在国内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发展瓶颈。日前举办的“2007上海国际生物医药投资融资论坛”或将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一个更新的视野。

主办方介绍说,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研发成功后的高预期收益特性,对追逐高利润回报的风险资本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资本运营成为生物技术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必经之途。而从国外经验来看,其已从单独依靠财团或风险基金投资,逐步转化为多种投资方式,如股票上市、行业联合、许可证、部分技术转让、市场包销、共同开发、外包和约涵盖利益风险分担等多种投资融资模式,从而降低单一投资的风险,提高新产品上市的速度。

事实上,生物医药行业仍是全球风险投资的重要领域,其在国内创业投资市场也逐渐升温。

根据汉理资本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球风险投资总额大约为312亿美元,生物医药占据了其中17%的份额,高于其他医疗领域13%的比例。2005-2006年,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共融资约362亿美元。在国内,2006年创业投资市场18亿美元的总额中,生物医药也获得了其中7.1%的资本的青睐,远高于除了IT之外其他高科技领域的投资比例。创业投资仍然钟情生物医药公司。

与会的ChinaBio负责人则详细讲解了早期的中国生物技术企业应该如何吸引美国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他认为,尽管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生物技术企业兴趣浓厚,但是他们仍不了解中国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高度,同时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表示了一定的担忧。

然而事实上,目前中国已拥有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科研能力和企业,具有强烈创业精神的一流科学家正在进行很多新药的发现和研发项目。这类创业企业仅在张江科技园就有200多家。中国生物技术企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并已经拥有美国市场相当的销售份额。

他建议说,为吸引可观的美国风险资本,中国生物技术企业必须做到几方面,业务结构贴合美国投资者的期求,同时筹集充足的种子资本、天使资本使企业发展到下一个投资阶段,并在美国建立强大的网络和信誉度。具体地,简明的业务结构指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的美国公司;强大的知识产权结构即在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专利申请;强有力的研究数据包括体内外试验数据,最好是人体试验数据;详尽的商业计划涵盖医学需求、研发、规章和投资回收;明晰的融资计划指同药品研发周期和拐点相结合,并指明资本退出的时点。 多数投资商拒投生物医药业纯研发项目 (ZT)

2006/7/28/8:46 来源:人民网

投资期长风险大及国内企业出路单一两大因素掣肘风投,风投目前在生物医药的资金只占到1/20。

生物医药被风险投资打入冷宫,产业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巨大压力。

去年7月25日,一直钟情于健康产业的史玉柱发布《征途》正式版本,开始把目光转向网游,并宣称以2亿美元打底直奔美国纳斯达克。国内IT行业投资热潮不减当年。而6年前,与IT业同时受到风险投资青睐的生物制药行业却面临“失血”困境。

生物医药投资“失血”

“作为一家以生物医药研发为主的企业,复旦张江成立10年了,但至今还谈不上盈利。”在最近一次国际医药产业论坛上,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波呼吁,中国未来的新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的长期投资,可国内目前缺少能忍受漫长等待的专业投资基金,缺少将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大买家。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技术产业】“2010年度

【科普】中国科学家发现

【medical-news】纽约时报—

【社会人文】加拿大研究

【转贴】中国可能成为第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1-23 12:36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