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药生命 >
【争鸣】致杨鸿智教授的一封信
最先发现谷氨酰胺重要作用的人不是医生,而是那些想在实验室培养细胞的人。在50年代,一位名叫Hennry Eogle的人想通过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葡萄糖来使人和动物的细胞在体外生长。但他发现,仅有葡萄糖是不够的。在试用了许多营养物之后,他发现谷氨酰胺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和其他一些细胞的生长。像大多数新发现一样,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一直到20年后,人们重新发现这一现象时才引起重视。70年代,美国国立卫生院Herbert Windmuelle药学博士研究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在小肠吸收的特点,为此,他靠灌注含适当营养的溶液保持一小段肠子存活。这些溶液主要含葡萄糖。但这些溶液均不能保持肠子的存活。这位博士推测,灌注液缺少某种为肠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经过筛选实验,发现这个物质就是谷氨酰胺。
按时间算,到现在已经50年,半个世纪了。这当然是老皇历了。但是,我现在说的问题,不是翻皇历,而是说对某一个药物的认识和应用到什么程度。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谁知道了它?是研究人员,还是临床医生?有几个人知道?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如果只是少数人在实验室做点实验,而临床医生那里没有在病人身上使用,这有什么作用呢?在你们的实验室中,可能确实是老皇历了,但是,现在的事情是,临床这里还没有动静。所以,从临床的角度,这是新知识。我现在说还是新皇历。而且,以后还要有许多人翻这一页皇历,这一页皇历将来会停在这里许多年。
我从1984年到河北省卫生厅科教处工作,就开始接触到科研问题。虽然我是分管医学教育的,但是,与科研部分是同室办公的,特别是每年上课题、评成果时候,管科研的人不够用,都要我们大家来帮忙签字盖章。这样,一年年过去,我们真的就像翻皇历,科研项目一个接一个是绝对不能重复的,当然,只要有拿国家工资的科研人在,这样的工作也绝对不会停止。1993年,我被发到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作副所长,我就更有幸具体了解一个科研单位这半个世纪的工作内容,这又是一个皇历。
如果从这个皇历上看,我们的科研工作一点也不落后。凡是美国搞过的我们都搞了。但是,只不过是晚了那么半拍。诺贝尔奖是美国的,知识产权是美国的,我们的科研只是交学费和打门票,而这又只不过是仅仅满足了几个科研人员的好奇心,我们大多数国人在应用这些技术成果时候还要再掏钱的。
我们的科研人员就像玩多米诺骨牌的孩子。只管一路推下去,对以后的事情是不管的。如果我是这样的科研人员,我应该感觉羞愧。现在的多米诺骨牌推到哪一块了?下面是《健康报》上的一篇文章:
单分子行为研究启动
王雪飞
2003.02.17 1版 今日要闻
本报讯记者王雪飞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获悉,国家投资800万元,由该委生命科学部与数理科学部和化学科学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生命科学中的单分子行为研究,近日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全面深入到单个分子的行为层面,已经与国际同行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叶鑫生介绍,生物单分子行为研究,是指在单个分子水平上对生物行为的实时动态检测,是分子生物学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的发展趋势。它充分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明显的前瞻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也刚开始。因此2002年6月项目指南发布后,受到我国生命、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科学家的极大关注。全国有35个大学及研究所递交了申请书38份。经同行专家评议,从中选出清华、北大、第二军医大学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8个单位的12位申请者答辩。目前,该项目招标已经完成,专家答辩委员会最后以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韩启德院士担任项目总主持人,并确定由韩启德、白春礼、陈宜张三位院士和罗永章教授分别领衔《单分子水平的蛋白质错误折叠与异常生命现象》、《单分子水平的生物信号转导》、《免疫调节中抗原—抗体及其他配体—受体特异性分子识别的单分子机制》和《生物单分子成像、检测和操纵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等4个主攻方向。专家预计,经过5年集中攻关,该项目研究可望深入揭示心血管病、疯牛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找到更加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重大疾病的方法。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3-09 13:25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