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信息 >

中国学术界的海龟与土鳖之争

中国学术界的海龟与土鳖之争

                 亦明

  一 释题

  土鳖:又称地鳖、土元,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地鳖亚科。南朝人陶宏景称它们“形扁如鳖,故名土鳖,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能入药,有破淤、
通月经的功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现专指中国大陆学术界中没有受过西方系统教育的人士。

  海龟:爬行纲、龟鳖目、海龟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角板是名贵的中药,有清热解毒作用。现专指中国大陆在海外留学人士中回国工作、创业的一科(海外留学归国人士,海归)。

  因为龟、鳖类动物俗称为“????”,而后者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类“猪狗不如”的东西,所以无论是“海龟”还是“土鳖”,其本身都含有贬义。在最初,国内人士把“海归”派戏称为“海龟”,多少含有骂人的味道。不过,由于“海归”派对“海龟”这一称呼慨然笑纳,再加上中国当前政策对海归派十分有利,而一些海龟又非常风光,结果是“海龟”一词的贬义慢慢消失,它变成中性、甚至含有些许被人羡慕味道的称呼了。

  与“海龟”词义的变迁相反,“土鳖”一词的际遇却每况愈下。由于这个称呼是与海龟相对应而出现的,所以多数人把土鳖也想当然地当成了????一类动物,其实,它是一种类似蟑螂的昆虫。不管怎样,“鳖”再冠以一个“土”字,确实很难让人承受。据说当年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姚士鳌虽然是真海龟,曾留学德国,但回国后土气不改,故而被台大学生们戏呼为“姚土鳖”,姚于是愤而以号代名,叫做姚从吾。(李敖:《李敖快意恩仇录》)。最近听说,在一个论坛,因为有人使用“土鳖”一词而引发内哄,坛员之间大打出手,互相揭发对方的老底,导致元气大伤。(方舟子:网上趣事:学术骗子同伙互相揭露“撒谎习以为常”)。由此可见,“土鳖”一词,不仅使用者含有鄙夷的意思,被指对象也对它耿耿于怀,不肯接受。不过,本人在此沿用这个称呼完全是为了行文方便,内心对它所指的人绝对没有一丝的不敬。

  中国的土鳖与海龟之争,始于九十年代后期,并且持续至今。他们争什么呢?这个“争”字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二者之争的根源是国家为了吸引海龟回国所制订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为海龟们在国内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多方便和优惠。大凡物不平则鸣,土鳖们对此不满在所难免。再加上有些海龟适应不了国内的工作环境,业绩差强人意,还有一些骗子和牛皮大王混杂在海龟之中,土鳖们对海龟的不满情绪还是有相当大的合理成分的。尽管如此,国家对海龟们的态度还是始终如一的。近日出台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之一就被解释成“赶走土鳖、请回海龟”,所以这个纸面上的改革在北大校园造成强烈震撼,赞成和反对两派壁垒森严:“海龟都赞成,土鳖都反对”。(高昱:为什么我们关心北大教改?)。所以说,海龟和土鳖抢饭碗,而二者之间存在不平等竞争,这是矛盾的根本。说到底,龟鳖之争是利益之争。

  二 龟鳖之争的两个战场

  龟鳖之争的战场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工商业界,一个在学术界。在工商业界,海龟又分为创业派和就业派,而国家的优惠政策对创业派更为有利。海龟创业派大腕如张朝阳、姜丰年、吴征等领风气之先,战果累累,而一些小海龟也随后登陆,能有或多或少的斩获,但不如意的居多。

  中国政府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洋为中用,派人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学回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的那些东西,包括知识、技术、经验,在中国的现行体制内很难发挥作用,再加上物质条件的差异,派出去的人回国工作的很少。而目前的政策是鼓励留学人员自行创业,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模式来打造天下。这就部分地解决了体制上的限制。创业的最基本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所以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包括提供数万元的启动资金,把留学生吸引回来。这实在是一项明智的政策。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公派留学生有如肉包子打狗,而用优惠政策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却如同拿包子把狗吸引回来拉雪橇。与派出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费用相比,政府为留学生创业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仅及其一小部分,并且钱是花在中国的大陆上,因此这在经济上是划算的。过几十年后再回头来看,中国有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企业中,可能有很多诞生于这些遍布全国的“海外留学生创业园”中。从这个角度讲,国家给予海龟的优惠政策是有远见的,是比较合理的,尽管对土鳖来说不一定是公平的。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2-13 05:11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