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新闻 >

【社会人文】饶毅: 中国科学的自信和自省:前途

中国科学的自信和自省:前途乐观 改革渐进 ZT

饶毅

对于中国科学的发展,从体制到文化,我在国外开始写文章,迄今至少8年、参与文章超过14篇。

这些文章总的看法是:自信和自省。

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前途比较乐观,对科学的体制和机制认为需要温和的渐进改革,通过较长时间和多方面努力改善中国科学界的文化。

对于中国科学前途的态度,2002年 “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一文”就很明确,在回顾中国生命科学自从1920年代以来的一些基础科学研究,得出乐观的预计。近年的发展支持此预计。在中国主持实验室的经历也有助于我决定放弃中美兼职而全时回国,用脚投票注释自己的乐观。

乐观的原因

乐观的原因可以简单叙述,虽然看起来好像个案或总结性,但我相信,如果其他科学家在一线观察多年,特别是同时观察和比较中美情况,也可能得出类似的体会。

1)中国从来都有一部分追求智力、追求卓越的人。在物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中国就出现过令人自豪的科学和技术工作,出现过极端优秀的科学家,这是我们在困苦期间保持自信心的基础。在物质条件改善后,中国有一批关心中国科学的前辈,在各种方式推动和支持中国科学的实质发展,这也有助于我们对未来乐观;

2)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国家和领导层认识到科学对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科学的支持增加,使中国科学经费捉襟见肘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虽然中国科学投入总量和中国科学界规模尚于有些先进国家有差距,但局部出现中国研究硬件优于美国的情况,这在10年前极少有人预料到;

3)中国科学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不仅有前几年姚期智和2010年10月王晓东全时回国,而且有一些很好潜力的年轻人回国,正在逐渐改变科学人才外流的趋势;

4)以前科学工作者担心回国能否保持科研工作,最近,施一公回国后很快证明他在中国的实验室已经超出他在普林斯顿的实验室。我相信,这不是施一公的个例,而是回国工作比国外做的好的例子会越来越多。这反映国内科学工作条件总体的改善。

5)中国科学体制改革在进行中,虽然缓慢但其中也有特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实践证明可以在年度经费低于国内同类研究所的情况下,通过体制改革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6)中国科学界总体水平提高。我从1995年开始每年到中国。直率地说,当时普遍来说(不排除少数例外)中国的水平很低。那时,我有时觉得有很多人对他们本身专业的理解,恐怕还不如我这位外行。但现在完全不是这样,我认为有一批人,包括以前不行的人,有相当进步。而近年招聘的人中,更有些人研究工作很好。比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张宏,在过去两年的工作,超出他同代几乎所有国外华人生物学家的水平。我认为,这个逆转将不是个例,而是趋势:5到10年内,最优秀的华人科学家,一半将出现于国内,20年内,90%以上的最优秀华人科学家将出现在国内;

7)中国科学界文化有纯朴的本质,虽然关系网如火如荼,但总有一些不热衷关系、甚至敢因为坚持原则而得罪人的人,得到很多支持;

8)很多人不满现状,也是继续推动改善的强大基础。

9)国家领导和多个部门主管,也希望和支持改革。我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感到改变是可能的。

温和的改革

我认为:中国科学体制可以改革,而且改革可以有行之有效。

这是相对于另外一种观点:中国科学工作者水平太低,低到体制改革无用。

如果我没有信心,就不会写这么多文章,更不会回国。我的信心现在更大到不会因为有争论而出国。

悲观论者可能忽略了历史上西方的科学变化。如果两百年前富兰克林时代说美国可以做好的科学,可能要被人笑话,就是一百年前马克吐温时代也不能预计几十年后的变化,而美国的科学不仅赶上、而且超过欧洲。悲观论者可能忘记中国的经济方面已经在文化没有改变、甚至恶化的情况下,通过改革,取得了出乎预料的变化。事实上,中国科学体制近三十年的任何改革,都带来一定进步。改革不在于完美,而在于改革带来的那怕微小的变化,涓涓细流,终成大海。

中国科学体制,在多个层面都需改革,但我认为可以是温和的、渐进的。

科学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使中国产出优秀的科学发现、有用的科学发明,不是为了平衡利益。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1-18 00:05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