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新闻 >

【科普】Nature杂志,2008年5月15日

封面故事:80万年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
High-resolution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record 650,000–800,000 years
before present / Orbital and millennial-scale features of atmospheric CH4
over the past 800,000 years
束缚在南极Vostok 和EPICA Dome C冰芯中的气泡,提供了关于过去65万年间大气二氧
化碳和甲烷水平的组合记录。现在,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的记录又被延伸了两个完
整的冰川周期,达到80万年前。新的数据来自Dome C冰芯最低的200米。该冰芯向下到
达仅在基岩之上几米处,深度为3,270米。两篇论文报告了对这一深层冰芯的分析结
果,其中包括迄今为止在一个冰芯中所测量到的最低二氧化碳浓度。大气二氧化碳在全
部八个冰川周期中与南极气温强烈相关,但在距今65万年和75万年间浓度显著较低。本
期封面所示为来自南极另一冰芯的一部分(在Berkner岛上),深度为120米。照片提
供:Chris Gilbert,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Letters pp. 379, 383; News &
Views)

人类活动诱导的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Human influence tracked)
Attributing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impacts to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很多自然生物和物理系统随着气温的升高正在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至少从1970年开始
已经在所有大陆和大部分海洋发生。本期Nature上的一篇Article论文第一次将所观察
到的变化与人类诱导的气候变化正式联系了起来。该研究是一项环境分析研究,它所采
用的数据库比IPCC最近的报告更大,并且将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因素也考虑了进去。本
文作者们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活动诱导的气候变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物理和生物系
统。但正如Francis Zwiers 和Gabriele Hegerl在为本文配发的News & Views文章中所
指出的那样,这一基于“joint attribution原理”的证据缺乏统计上的确定性,这种
确定性可以由将人类活动与所观察到的变化直接联系起来的“端到端”模型来提供,而
不是通过对气候系统的效应来提供。(Article p. 353; News & Views)

果蝇基因组中核小体位置分布图(Nucleosomes mapped)
Nucleosome organization in the Drosophila genome
核小体是重复的染色质成分,由DNA和一个组蛋白核组成,它们在一个基因组中的定位
影响染色质结构和转录的调控。关于整个果蝇基因组中核小体位置的一个分布图(对于
一种多细胞生物来说,这种分布图是第一个)显示了染色质的一种组织方式,这种组织
方式可以与芽殖酵母的组织方式相比。果蝇核小体分布模式表明,RNA聚合酶II可以接
触到未受核小体妨碍的活动基因的转录起始点,但如果这个点上有一个核小体,该聚合
酶就会停顿。(Article p. 358)

枪乌贼视紫红质的晶体结构(Rhodopsin structure)
Crystal structure of squid rhodopsin
无脊椎动物眼中的视紫红质(rhodopsins)是光激发的G-蛋白耦合受体,其活性与Gq-
型G-蛋白相耦合。现在Midori Murakami 和Tsutomu Kouyama报告了枪乌贼视紫红质的
晶体结构,分辨率为2.5埃,从中能够分辨出一个假设中的G-蛋白结合点。这一新获得
的结构可帮助解释无脊椎动物眼睛的一个新颖的能力,即能够探测可见光偏振平面的方
向。(Article p. 363; News & Views)

“木卫二”表面上同心槽的形成机制(Wander on a moon)
True polar wander on Europa from global-scale small-circle depressions
来自“旅行者”、“伽利略”和“新地平线”探测器的成像数据被用来绘制“木卫二”
表面上一系列弯曲同心槽的分布图。这些同心槽长度可达几百公里,深度可达1.5公
里,其中最大的几乎完全是环形,它们以前在太阳系中从未见过。极漂移(由“木卫
二”浮动的外层冰壳相对于其下面的核心所发生的重新取向引起)曾被认为是造成“木
卫二”表面上很多大尺度特征中其中一些的一个可能的原因,但一直没有发现能与全球
规模的漂移会诱导产生的构造压力模式很好匹配的全球规模的特征。不过这些“新”的
特征是不同的:它们与由一次80度的极漂移事件所引起的构造压力模式能够极好地匹
配。这也许是“木卫二”上这一过程的第一个确凿证据,并且有助于支持关于“土卫
二”上存在类似转动的观点。(Letter p. 368)

实用性偏振电子装置(Practical polaritronics (Savvidis))
A GaAs polariton light-emitting diode operating near room temperature
对光-物质相互作用的严格控制,可在一个半导体微腔中以纳米尺度实现。半导体材料
中的激子与在微腔中振荡的光子之间的强耦合产生新的半光、半物质的准粒子,被成为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bio-news】《Nature》200

【科普】Nature杂志,20

天文学家在5月21日出版的

【文摘发布】AJOG(2007年

【nature要览】2007年5月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0-09-27 12:36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