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讨论 >

【社会人文】留美博士在过剩中拼搏探索

按: 好文章,有一定的观察深度,观点可信。隆重推荐一下。读博士和受博士后训练,除了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外,还要有巧劲。不要光拉车不看路。前途是在自己手里。行行出状元。在西方,能力比分数重要,成就比学位值钱。

留美博士在过剩中挣扎 ZT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主要在技术,急需的人才不是博士,而是大量硕士

  陈晚

  2009年,浙江大学的一名海归博士自杀身亡,激起了大众对博士群体的极大关注。之后,另一位海归孙博士归国后沦落在北京街头摆摊的尴尬经历,又在媒体曝光。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全球性博士过剩的时代是否已经来临?我本人就是美国生物博士,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有着切身的体会。

  美国生物博士的过剩

  出国前,我是医学院的毕业生。学医的来美国留学,几乎走的都是曲线救国之路。先改行读生物,然后再谋其他出路。“再谋”说起来很轻巧,但执行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生物博士毕业后,大部分人都要先做博士后。之后,或去公司谋职,或在大学当教授,或做永远的博士后,或是改行另谋出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物博士的命运基本如此。

  在读博期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博士班绝大多数是中国留学生,其次是印度人、日本人和韩国人。我很纳闷儿:美国人学生物的,怎么那么少呢?当年我们系有一位美国博士生,快毕业那年他居然退学,改行学经济去了。

  等我终于熬出头,成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博士后时,类似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我就职的华盛顿大学,活跃在生命科学各系的工作人员,还是以中国人居多。该校毕业生中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院名列美国第四,因此,它所反应的就业概况有一定的说服力。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和资料记载,生物博士过剩的原因可归纳为:一、美国老板为了节省科研经费,喜欢雇用最廉价的博士生为他们玩儿命(雇一个博士生每年只需约1.5万美元,一个博士后2到3万美元,比大多数建筑工人薪水还要低)。二、生物博士就读期间,通常学费全免,并有维持生活的薪水。这种待遇对我们中国留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三、国内医学院毕业生为了曲线出国,不得不改行学生物。医学生与生物专业出身的人殊途同归,双方造成了既竞争又共存的拥挤状态。

  三年前,《科学家》杂志专门报道了美国生物博士过剩,就业前景不妙的现状。文中的数字统计表明,美国博士生获得学位5年后,通常只有22%能找到终身教授职位。具体以生物博士为例,在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能够找到终身教授的博士,已从25%降至15%。即便是这些幸运者,在找到正式教职前,通常都需要4—6年的博士后训练。

  商学和护理博士的短缺

  生物博士的大量过剩,已经引起了人们对这门专业的重新思考。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关注那些博士短缺的专业。据最新资料称,美国博士短缺的领域是:护理、商业学、药类、社会工作、工程。据一位在美国商学院就职的华人教授介绍,商学院中的信息管理、金融、会计等专业的缺口最大。

  以会计专业为例,在未来的10年里,每年将有500—700位教授要退休离职,而只有大约140位博士毕业。这样的缺口造成了相关专业的工资快速上涨。比如,现在商学院博士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已高达13万美元,有些名校还开出了20万的诱人年薪。

  护理专业的教职人员也面临着短缺的窘境,这种情况尤以美国西部为甚。调查显示,护理教授的缺乏,造成了申请读护士的学生的减少。这种恶性循环,进而造成了美国护士的严重短缺。我们来思考一下,既然生物博士过剩,如果不容易找到教职的话,能不能改读一下护理专业的博士呢?此外,与生物学为近亲的药学博士也很有前途。

  另一个现象也值得关注。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好,但中国留学生涉足于其间者却门可罗雀。大家为何不去读?这个专业应该是文科生难得的机会。马路上的一个金戒指,怎么会没人看见?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挖掘到语言能力上来。由于非母语的限制,中国人擅长搞研究,不善于教书。中国学生很会考试,TOFEL、GRE、 GMAT考得很高,但说话不行,阅读、写作也比较弱,这是妨碍大家找工作的绊脚石。国内英语专业的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困难就小一些,因为他们口语过硬。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medical-news】使用中药注

【科普】苏打饮料与心脏

『转载』中科院上海药物

【技术产业】美国FDA批准

【社会人文】中医忧思录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2-19 12:22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