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动态 >
【转贴】饶毅:让中国出现更多的世界一流研究
日前,通过免费的网络交流软件Skype,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
副所长、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共同主任、著名生物学家饶毅教授接受了“研究生
教育访谈录”的专题采访。
饶毅二十多年前留学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迄今在美国做了十多年的研究生导师。目前任西
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他是美国的《神经科学杂志
》等多个国际、国内科学期刊的编委。是担任国际杂志编委最多的华裔科学家之一。近十
年来,饶毅参与了国内科技体制改革的讨论和实践,协助推动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北
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新的研究机构的建立。他还主持和参与了许多国内和香港的研究生课
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生课程。饶毅参与的中国改革有
一个特点:每项具体事,无论是设立课程、建立研究所或实验室、还是学术会议,不仅做
成功,而且延续多年。
去年1月14日,《细胞》杂志刊登了饶毅和他在中科院神经所的博士生蒋辉等三位研究生有
关神经细胞极性原理的论文。这是25年来国内的研究工作首次在《细胞》发表。
“为了这篇文章,我们之间发了一千多次E-mail,”谈及此事,饶毅说,他提倡每个人在
力所能及情况下尽量为中国做一点实际的事情,指导学生便是他实际行动中的一个部分。
在成绩背后,饶毅对研究生教育,有着深入思考。访谈中,饶毅谈到了研究生招生、课程
、师生关系、科研能力培养、博士生教育改革、国内研究生教育的优势等热点问题。
招生的关键是建立竞争机制
核心启示一: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关键是要建立竞争机制。国内各个学校(单位)之间害怕
竞争,这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国内多年面临海外学校的竞争,阻止国内竞争不过是有利于
海外学校。
记者:招考方式方面,目前国内硕士生推行全国统考(统一科目、统一时间、统一分数线
),考生一次只能报考一个研究生培养机构;博士生目前是各个培养单位单独考试。您认
为,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饶毅:我觉得招生关键是要建立竞争机制。要允许研究生报考多个学校(培养单位),使
得各个学校(单位)关心怎么样才能招到优秀的研究生,在学校(单位)之间形成竞争机
制。现在这些学生都可以申请多个海外学校,为什么在国内只能一次报考一个学校(或者
研究所)?这等于,海外多个研究机构可以竞争一个中国学生,而在国内,只能是一个单
位竞争学生,这等于是我们自己害自己,使得学校没有竞争的压力和提高培养质量的动力
。我们不让竞争是怕国内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竞争,这已经是个假像了,因为我们已经和海
外竞争了,还怕和国内竞争?应该开放中国多个研究机构,让学生来选择这些研究机构。
记者:统一考试操作上可能比较简便,但如果实行自主招生,操作上难度大一些。
饶毅:用不着统一管理,各个学校自己管理。你就让各个学校自己招生,过几年审这些研
究机构,它就不会乱搞。
记者:比如,凭关系招收低于原来统一标准的学生。
饶毅:如果哪个研究机构、哪个导师这样做,那就是自讨苦吃。一个导师如果招不合格的
人,对他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我打个比方,他认为自己可以收容难民,他把自己的实验
室变成难民营,那过几年他自己就会变成难民,因为别人不给他经费。教育部和管理机构
每过一段时间审核研究生录取,他如果不合格率太高了,或有很糟糕的招生舞弊现象,这
就可以惩罚这个导师或单位。导师、学生为非作歹不是完全能避免,但你要想,如果后面
有检查制度,他们就会有压力。
“越洋教师团”的幕后故事
核心启示二:要请那些用中文讲生物课讲得最好的人来讲这门研究生基础课;给研究生授
课不仅要讲授最基本的知识、讲授最前沿的东西,还要要营造创造性环境。
记者:2002年6月13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报道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请来“越洋教师
团”,开设了一流研究生课程,并评论说:这是“将世界水平研究生教育带入中国的教育
项目”。2004 年的夏天,中科院开设了夏季学期,上述的教育项目在全院范围内得以开展
,有大批的一流科学家来中国为研究生授课。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视角,您认为上述做法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2-20 05:11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