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药生命 >

【转贴】中国科学的发展与挑战(生命科学为例

from http://www.madio.net/bbs/dispbbs.asp?boardID=117&ID=2312&page=1
中国科学的发展与挑战
──以生命科学论文在国际期刊上的发表为例
饶 毅
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科学史的基础上,介绍一些近年研究的内容,肯定中国科学令人乐
观的进步,并讨论可能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中国优秀论文总量仍不到世界的1%,低於
中国经济在世界所占的百分比,也不能适应中国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科学的规模需要
相当程度的扩大,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科技还存在、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 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史上的优秀例子
  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状况,可以从其发表论文的情况反映出来,本文将主要从生命
科学的研究来讨论中国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我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判断力;另一方面,
由於生命科学是科学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反映科学主流。讨论中国论文发
表情况前,先谈两个背景:中国生命科学的历史;优秀科学和著名杂志的关系。
  奠定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是20、30年代协和医学院生理系的林可胜和生化系的吴宪
。他们不仅研究出色,而且培养和带领了其他研究者。林可胜在胃肠道生理和神经生理
有优秀工作。1942年,他在中国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位为世
界科学界推崇的华裔科学家。1965年,又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当时华裔美国院士有
:物理学家吴健雄(1958)、数学家陈省身(1961)、应用数学家林家翘(1961)、物
理学家李政道(1964)和杨振宁(1965),其中只有林可胜的工作主要是在中国做的。
吴宪在生化和营养方面有出色的研究。他在哈佛留学期间对血糖分析方法有重要改进,
回国後研究蛋白质变性,达世界领先水平,他的妻子严彩韵和助手刘思职等也参与这些
工作。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者、先後在燕京和北大的李汝祺於1923-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摩根(Thomas Morgan)小组作研究生,他本人以及与摩根的杰出技术员布理奇斯(
Calvin Bridges)合作研究了染色体畸变对果蝇发育的影响。1927年他在第一期《遗传
学》杂志发表的论文,确定了包括一个叫Notch的基因的致死期,而Notch至今仍然是发
育遗传学家的重要研究对象。药理学家陈克恢於1923-25年在协和医学院药理系短期工作
。他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和研究麻黄素,其中对麻黄素的药理作用的研究使他扬名世界药
理学界。他的发现是中国药学家对世界的一个贡献:现在一般西方日常用的感冒药里都
有他研究的药物成分,中药如此成功地成为西药的例子迄今还是很少的。1925年後他再
到美国学医并获医学博士学位,以後更成为美国大药厂礼莱药厂的研究部主任和美国药
理毒理学会理事长,但他最有名的工作还是在协和做的。植物生理学家李继侗和学生殷
宏章在南开大学的研究发现了光合作用的瞬时效应,他们的论文1929年发表在英国《植
物学志》,70年代仍为美国同行列为光合作用研究史上的重要工作。植物学家罗宗洛对
作为植物氮源的硝酸盐和铵盐的比较研究,得到了有应用价值的结果。先在协和、後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所的冯德培,对神经传递研究有重要贡献,他在30年代对神经可塑
性的开拓性研究多年来被哥伦比亚大学坎得尔(Eric Kandel,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推
崇。1986年,冯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0年代协和生理系的张锡钧对中枢神经系
统内化学传递和乙酰胆硷递质作用有重要水研究。以後在中科院细胞所的庄孝,他在30
年代对胚胎诱导的研究工作到90年代还被英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引用。一些早期
中国生命科学家的研究,除了吴宪的起初是发表在《生物化学》上以外,多数都发表在
英文的《中国生理学杂志》上。因为他们的研究水平高,使得这个杂志受同行重视,如
当时在澳大利亚的神经生物学家(以後的诺贝尔奖得主)埃克尔斯(John Eccles)也读
《中国生理学杂志》,吴宪在这个杂志的文章也被《自然》介绍。
  50-70年代的30年里,中国大陆科学家一般不被允许到国际杂志发表论文。当时台湾
科学力量单薄,大陆有些很出色的工作,但没有在国际杂志发表。这些成果包括:1955
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等用鸡胚接种方法从沙眼病人的眼结膜刮屑物中分离培养
到沙眼病原体;1958-65年合成胰岛素(参加机关有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所、北京大学、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10月31日更新)丁香园

(11月3日更新)丁香园编

【drug-news】辉瑞资助上海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4-16 17:14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