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药科学 >
我敬重这样的学者
林海凡(Haifan Lin),是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教授,世界知名的干细胞专家。曾经有幸聆听过一次他关于干细胞的学术报告,非常精彩,虽过数年,至今记忆尤新。
近日读了他在1997年的遗传学年评上的一篇文章:生殖干细胞中的道(THE TAO OF STEM CELLS IN THE GERMLINE;Annu. Rev. Genet. 1997. 31:455–91)。能在Annual Review系列杂志上撰文的至少是某一领域的权威级专家。
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到这一篇文章呢?因为在所读过的文献中,这是迄今最为独特的一篇。
首先从文章标题中看到一个很特别的字:Tao,就是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文章的开篇是:
Cycling is the movement of Tao;...
The Tao begets the One;
The One consists of Two in opposition;
The Two begets the Three;
The Three begets all things.
From The Book of Tao and Teh by Lao Tsu (ca 770 BC–260 BC)
这是引自《道德经》中第四十和四十二章:
反者道之动,...(反通返,此句意谓:循环反复周而复始是道的运动)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简直将干细胞的特性精炼地概括出来!原来干细胞中果然有道!
在篇末是:
The universe has a beginning (Tao);
The beginning functions
as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
If you know the mother
You can get to know her children (all things); ...
也是老子《道德经》中。文章首尾呼应,将“道”与干细胞完美的融会贯通。也将远古中华文明的精粹之一与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融合一体,也让西方学人见识东方智慧的博大精深!
其实中华文化中还有很多深邃而光芒万丈的哲理,比如西方一些研究信号转导的学者还会经常用到yin-yang这个词,那就是古老的阴阳学说。
东、西方文明各其合理先进之处,亦有不足的地方。需要融会以取长补短。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些接触了解当代西方先进科技较多的人在全球化进程中应该担负起的一点义务和责任。
所以我敬重象林海凡这样的学者。
2004-09-09 Cycling is the movement of Tao;...
The Tao begets the One;
The One consists of Two in opposition;
The Two begets the Three;
The Three begets all things.
From The Book of Tao and Teh by Lao Tsu (ca 770 BC–260 BC)
这是引自《道德经》中第四十和四十二章(竹简版,是战国中期的文物,最具真实性):
第四十章:
返也者,道之动也;...(就是返)(看来英文译文的语气应该再加重些)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对三的具体解释,学界有争论)
三生万物。
在篇末是:
The universe has a beginning (Tao);
The beginning functions
as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
If you know the mother
You can get to know her children (all things); ...
是老子《道德经》中第五十二章的
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
,,,,, 多谢yunxiang 战友给出重要补充。
我看的本子是说是取源于长沙马王堆的,本子上第四十章如下:
反者道之动,强者道之用。天上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现在学界一般认为
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本,最真实(因为最早,最少失真)
马王堆锦书甲本次之
马王堆锦书乙本再次
王弼本最后(就是说,流传下来的本子王弼本最好,但也没有前述挖出的文物本好)
天上万物?郭店楚墓竹简和马王堆锦书乙本都作“天下之物”。我的书上写的。
强?印错了。马王堆锦书甲本是弱,乙本似乎模糊(我刚刚在超星查了马王堆汉墓帛书 老子 作者: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 出版日期:1976年3月第1版 和 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增订本)作者:许抗生 出版日期:1982年2月第1版 )
建议买书时认准 知名出版社,赫赫 传统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掌握它受益终身。
不过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始终要坚持批判的继承,摈弃掉束缚人们思想的“陈词滥调”,将好的东西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不断的前进。
看到immunoman 兄写的:
对比两个版本,差异挺大的。“强”跟“弱”;“上”跟“下“的明显相反的差异,估计我手上的本子讹误的可能性大些。
让我隐隐的有点想起了 “回香豆“ 的 “回” 有几种写法的味道,哈哈哈
请原谅我得浅薄……(不过似乎上面两个版本意义相差甚远啊)
yunxiang wrote: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1-18 05:14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