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信息 >
cd59分子的研究进展
复件 cd59的研究进展 定稿.doc (96.89k) 这篇综述当时是为了应付文献检索课的作业,搞的可谓烂之又烂
所以请不要见笑啊 CD59 的 研 究 进 展
Progress of the study of CD59
[摘要] CD59分子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细胞表面的18kDa糖蛋白,通过肌醇磷脂酰聚糖(GPI)锚固于细胞膜,具有抑制同源补体攻膜复合物(MAC)形成和参与介导T细胞活化等功能。本文就近年来CD59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CD59 结构 功能
中图分类号:R382
Abstract CD59 antigen is a widely expressed cell surface glycosylphosphatidy-inositol(GPI) anchored glycol-protein. It acts as an inhibitor to the assembly of the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of homologous complement , and also transduces activation signals with T cells. The progress of the study of CD59 is recommended in this report.
CD59是一种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着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造血生成细胞和非造血生成细胞及多种组织细胞表面,并可以游离形式存在于尿液、唾液、泪液等多种体液中。它是一个多功能的分子,其最重要的功能是调节补体活化,通过与补体攻膜复合物 (membraneattackcomplex,MAC)装配过程中的C8和/或C9结合、干扰C9插入细胞膜内或C9的多聚化保护宿主细胞免受补体溶破;它还作为CD2的另一天然配体参与T细胞的粘附及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此外还通过调节MAC引起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分泌反应影响血凝过程。本文就近年来有关CD59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CD59的结构与分布
CD59属于Ly6超家族(Ly6SF)的成员,从CD59的cDNA序列推知该蛋白的一级结构是由12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前面的25个氨基酸为信号肽,C-末端则含有18个疏水性的氨基酸和8个极性氨基酸。成熟的膜CD59蛋白具有77个氨基酸,以GPI锚着于细胞膜表面,没有跨膜区和膜内区[1]。CD59基因定位于第11对染色体的p14 p13区,包括四个外显子和三个内含子,分子量18~25kD,由128个氨基酸(aa)组成,N末端前25个aa为信号肽,其后的70个aa(可溶性部分)位于细胞膜外,C末端33个aa为疏水性尾,借GPI锚固于细胞膜[2]。
CD59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细胞表面,但在不同的组织细胞的表达有所差异。用antiCD59mAb经FACS鉴定结果表明,CD59高表达于Jurkat、Molter4细胞系,中度表达于K562细胞系,而在Raji细胞和U937细胞中不表达[3].
CD59最显著的结构特征就是它通过GPI锚固于细胞膜表面。研究表明可溶性CD59的主要形式是不含肌醇相连磷脂(即无磷脂尾)的GPI锚型CD59,这种形式的CD59保持了对补体终末补体复合物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但其抑制补体溶破的效率较红细胞CD59低200倍,说明磷脂尾对于CD59的完全补体抑制活性是必需的。
2.CD59的功能
CD59分子是人体内重要的同源限制因子,它能与C8a亚基和C9b分段特异性地结合,阻止MAC在膜上的进一步组装,从而保护组织细胞免受自身补体的溶破。外源性补给CD59功能活性分子,阻止MAC在膜上的沉积并保护体内细胞免遭溶破,是控制MAC病理效应的良好途径,在某些溶血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的控制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天然CD59为GPI-锚固蛋白,其GPI-结构对它在膜上行使功能非常有利。它能使CD59在膜上定位,并易于靠近它的亲脂性作用位点,从而高效发挥其生物学功能[4]。
CD59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与同源补体C8、C9分子结合而阻止终末阶段膜攻击复合体(Membraneattackcomplex,MAC)的形成,防止补体活化造成对自身组织细胞的损伤[5,6],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CD59是一个多功能的分子,参与细胞粘附[1,5]、T细胞活化[6,7]等免疫反应过程。研究资料表明,用单抗交联T细胞表面的CD59分子,在与适量PMA或anti-CD3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引起T细胞活化和增殖。一些研究表明,GPI锚固蛋白可与Src家族的p56lck或p59fry共沉淀,沉淀物中具有PTK活性[7,8]。有研究提示,GPI-锚固蛋白与PTK的联系可能依赖GPI锚的存在。
T细胞活化是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T细胞活化机制一直是免疫学家不断探索的课题。CD59是一种重要的补体活化调节蛋白,能限制攻膜复合体的末期组装,发挥同源限制作用,此外CD59还可介导T细胞的活化增殖效应。sMAC诱导CD59/EL-4细胞增殖的效应需要CD59分子的参与,但并非完全由CD59介导,sMAC诱导的CD59/EL-4细胞增殖可能具有更复杂的机制。有研究认为:亚裂解性的人补体攻膜复合体具有诱导CD59/EL-4细胞增殖的效应,CD59分子在其中起辅助作用[9]。
CD59分子是补体系统终末阶段的调节蛋白,它以同源限制的方式抑制攻膜复合物C5b-9的生成,保护自身正常组织细胞免受补体损伤[1,10], 其异常和缺损是导致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PNH)的直接原因[11,12]。在天然状态下,CD59通过肌醇磷脂酰聚糖(GPI)锚固于细胞膜,广泛分布于各组织细胞表面,GPI锚结构的缺失或异常也可导致CD59表达的缺失。其次,GPI锚固的CD59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参与了单核细胞、粒细胞、血小板、T细胞的活化信号转导过程,尤其是在T细胞活化中的辅助刺激作用倍受人们的关注[13-15]。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59在微生物及肿瘤的免疫逃避、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生殖免疫病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PNH的治疗、超急排斥反应的控制及多种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16]。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3-24 21:25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