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新闻 >

转贴:“生物技术革命”不过是个神话

最近,萨塞克斯大学的保罗·南丁格尔和诺丁汉大学的保罗·马丁,对医学的所谓“黄金时代”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一些人鼓吹的“生物技术革命”不过是个神话,这个神话的出台是出自筹款的需要。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技术动向》(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内容发人深省。
两位学者多方收集证据,力求澄清生物技术神话背后的现实。

我们不断地被告知:如今正是生物医学的革命性时代,人类基因图谱***出来了特效药正在生产之中,克隆羊多利问世,转基因食物上了餐桌,克隆婴儿炒得火热。不少人幻想着,按照基因生产药物,甚至遗传性疾病也能够治愈了。

然而,这是多年的乐观性报道给人造成的印象。事实并非如此,基因图谱还远未“***”,科学家尚未搞清楚人类到底有多少个基因,更不要说这些基因的作用了。克隆动物非常困难,多利和其他克隆动物大部分死了。基因疗法还没有治愈过任何一种主要遗传性疾病。

最近,萨塞克斯大学的保罗·南丁格尔和诺丁汉大学的保罗·马丁,对医学的所谓“黄金时代”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些人鼓吹的“生物技术革命”不过是个神话,这个神话的出台是出自筹款的需要。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技术动向》(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内容发人深省。

这是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局(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所资助的一个项目的组成部分,两位学者多方收集证据,力求澄清生物技术神话背后的现实。

报告的内容显示,虽然我们对生命过程的科学认识有了巨大进步,但这些知识并没有转换为有效的疗法。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大制药公司的年度实际研发经费增加了10倍以上,达300亿美元,但每年审批通过的新药数量却基本止步不前。

近年来,一旦有根据基因知识研发的新药问世,总是有生物技术的支持者为之欢呼。比如,基因技术公司研发了治疗某些乳腺癌的合成药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以赫赛汀(Herceptin)的名字出售。另外还有诺华公司(Novartis)发明的伊马替尼(Imatinib),这是一种治疗慢性骨髓性贫血的药物,上市药名叫格利维克(Gleevec)。

但是,南丁格尔博士和马丁教授称,这些成功和巨大的研发投入相比,实在非常渺小。他们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根据生物技术研发的新药当中,疗效确实比以前的药物显著的,也只不过十几种而已。

这两位研究者呼吁,大家应该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待生物技术。他们还说,人们曾经认为基础科学的突破必然会导致有效、赢利的新疗法,而这种假设“越来越受到质疑”,应该予以抛弃。相反,决策者和医药行业应该意识到,“有必要定期核查疗效证据,以免在没有实证基础的情况下,造成人们的共同期待。”

与此同时,在去年3月份的一份报告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曾警告称:“人们对药物和疾病新疗法的进步寄予希望,但是让人担心的是,这一希望或许永远不能实现。”该管理局还呼吁,把更多精力放到实用的药物研发上。

包括英国制药行业协会等行业性机构承认,过去可能确有夸大其词的情形发生,但他们又坚持认为,新药问世缓慢,说明基因制药还属于新兴学科。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多时间,基因知识才能成为可以推向市场的新药。

这种叫人犯愁的产出低下现象是暂时的呢,还是说明了一些更深层的问题?现在这确实是个严峻的问题。人类基因研究的一些早期迹象显示,科学家严重低估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人类基因图谱的“草图”2000年问世后,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图谱里的基因数量估计仅在3万到3.5万之间,而作为地球上最复杂的有机体,人类预计自己的基因高达10万多个。而上个月,上述估计数量又发生了变化。

与其他有机体的基因组相比,人们发现了一些令人吃惊的现象,比如生命形式的复杂性和基因组的规模缺乏相关性,人类和其他有机体的基因存在类似性:人和老鼠的不同基因几乎不到300个。显然,基因的作用要比人们先前的想象复杂得多。

一些科学家受其启发,开始把自己的研究拓展到大量非基因性质的DNA,过去这些DNA一直不为人看重,被称为“垃圾DNA”。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科学家最近宣布,它们发现人、老鼠、小白鼠的垃圾DNA序列相同,这说明垃圾DNA在这三种动物身上扮演着一些关键但还未知的角色。但是上个月,加州的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显示,清除老鼠身上的一些垃圾DNA似乎并没有对老鼠的发育、生育和寿命产生任何影响。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已发表的硕士论文的一部

【bio-news】“芯片”将基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0-10-14 05:11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