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前沿 >
【报导】 第14届生命起源国际大会19日在清华大学
生命起源国际大会由国际生命起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Study of Origin of Life)主办,每三年举行一次,是生命起源研究领域最高级别会议,受到全世界化学、生物、天文、地质、物理、考古及航天等各广阔领域专家的关注与参与。
今年这次大会是该会首次在中国举行。大会名誉主席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大会主席为清华大学赵玉芬院士,大会总顾问为生物物理所贝时璋院士。届时,科技部部长程津培、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等将应邀到会并讲话。
这次大会注册到会中外学者320人(来自34个国家),其中诺贝尔奖得主2人,各国院士18人。大会收到论文244篇,其中邀请及口头报告63篇,展板展示181篇。大会不设分会场,所有报告全员参加。包括注册在内,大会将整整进行6天。
大会期间的6月21日下午14:00——16:00,与会三位科学家将做客央视国际网站CCTV.com就生命起源研究中的迷人课题与有趣故事和网友进行交流,他们分别是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Manfred Eigen、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William Schopf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均远。本次在线交流的主题为“我们究竟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论坛地址:http://bbs.cctv.com.cn/board.jsp?bid=3123,)
第14届生命起源国际大会内容简介:
一、十一个主题:
⒈原始环境;
⒉前生物合成;
⒊不对称起源;
⒋RNA世界;
⒌细胞生命的出现;
⒍最小生命形式搜寻;
⒎生命的历史记录;
⒏极端条件下的生命现象;
⒐太阳系内的太空生物学;
⒑历史与教育;
11.生命起源研究展望。
二、四个科普演讲:
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生命起源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也为了对广大公众普及生命起源的科学知识,本届大会特别为市民准备了四个科普演讲。
⒈诺贝尔奖获得者艾根教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⒉放电实验的发明者米勒教授《前生物合成与生命起源》;
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陈均远教授《动物世界的黎明与外空生命的展示》;
⒋中国生物物理学开拓者贝时璋教授《细胞重建——细胞起源的缩影》。
三、相关背景资料
(一)世界生命起源研究最新成果
生命起源与物质起源,宇宙起源一道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难题,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之一。由于其高度交叉性,涵盖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生物,地质,考古,航天,数学及物理等几乎所有自然科学门类。对它的深入研究将广泛带动一系列学科的发展。对它的关键问题的突破不仅可极大提高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也必将产生一系列新方法新技术,并应用于科学与经济的发展中。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研究,并已取得辉煌的成果。由这些成果又衍生出许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并已应用于工业与科学研究之中。
其一,以Miller为代表的放电氨基酸合成实验开创了现代生命起源的新纪元。该实验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氨基酸等生命物质是怎样由最简单的原始小分子而生成的。沿着这一条道路,人们逐渐理解了碱基,糖,核苷及核苷酸等其它重要生物物质的起源问题。在这一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同时促进了放电化学,光化学和其它射线化学发展,并进而推动了微波化学和声化学的发展。
其二,以美国航天太空总署(NASA)科学家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在Miller实验的基础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太空生命的探索热潮。NASA不遗余力对火星发射了一个又一个探测器,并已在火星上找到了水存在的证据;欧盟科学家则对慧星,陨石等天体物质进行了深入探测,并发现氨基酸在以上各天体中存在的证据;而法国等国则对木卫六(Titan)专门发射了探测器并发现了甲烷,HCN等150余种分子,对生命起源研究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这种对太空生命的探索热潮背后,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改造月球,改造火星的计划不断出台。封闭的生命圈研究也方兴未艾。人们正为人类有朝一日走出地球,移民宇宙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也为争夺宇宙资源埋下伏笔。
其三,以Orgel为表的一批科学家对核酸的模板聚合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没有酶存在的条件下,核酸单链可制造其互补链形成双链,并进而复制自己。另一批科学家则发现RNA不仅是遗传物质,而且它具有催化功能。由此提出了细胞起源之前的“RAN世界”理论。以上两者结合在一起,科学家们又发展起来了一种试管内进化技术—分子进化工程。现在分子进化工程的结果已经能够回答诸如以D-核糖组成的核酸只选择性把L-氨基酸联接上tRNA这样的困难问题。与此同时,在新药创造,新功能基因的发现和新物种的开发方面,分子进化工程的发展已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4-07 18:32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