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前沿 >

【技术产业】解读中药中医关系:医之不存 药将焉

解读中药中医关系:医之不存 药将焉附?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7-7-26

“废医存药”是中医药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它至今仍然存在于中医药的许多领域,如临床医师多辨病使用中成药,而不进行辨证论治;中药生产企业中搞药品研发的技术人员多出身于药物化学或中药专业,很少有中医专业人员参与研究,更没有懂医的人进行售后服务;医院的中药师只懂药,医学理论不够扎实等等。“废医存药”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最终可能导致的就是医与药两败俱伤。记者就这一问题对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废医存药”引发中药信誉危机

中医中药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运筹帷幄的主帅和冲锋陷阵的将军一样,“废医存药”首先折损的不是中医,而是中药这员大将。可以这样说,其导致的中药信誉危机给那些与我国争夺草药市场的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带来了借口。

20世纪90年代初,由香港出口到西欧国家的中药丸剂“苗条丸”引起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成为了“马兜铃酸事件”的导火索。

2000年6月9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命令停止进口、制造和销售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之后,西班牙、奥地利、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国纷纷效仿,宣布禁止使用或除去以上成分,酿成了世界大范围的马兜铃酸事件。

2003年初,国内爆出了龙胆泻肝丸不良反应事件,这一事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中药的信誉危机。一时间,中药少有毒副作用的观念被打破,服用中药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苗条丸主要成分有安菲拉酮、波希鼠李皮、颠茄浸膏、乙酰唑胺、防己、厚朴等,从其配方来看,根本不符合中医的理、法、方、药指导原则,且服用者用药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有的更长达三年之久。依据中医理论“中病即止”、“效必更方”的原则,不应该让患者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可见苗条丸的应用并没有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废医存药引发的信誉危机首先损害的就是中药产业,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就是一例”,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说。1990年,日本厚生省宣布首先对小柴胡汤应用现代医学、药学的再评价方法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经过大量研究,厚生省于1994年对小柴胡汤改善肝病患者的肝功能障碍之功效予以认可,于是该方作为肝病用药被正式收入《国家药典》,小柴胡汤成了肝病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且其使用贯穿全疗程。日本曾出现百万肝病患者同服小柴胡汤的盛况。1996年3月,媒体披露,自厚生省认可小柴胡汤治疗肝病功效以来的两年内,有88名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而致间质性肺炎,更有10例死亡。厚生省立即发出紧急通知,停用小柴胡汤,民众对此反应强烈。在该事件发生前的1995年,小柴胡汤制剂的年销售额超过日本医疗保险范围内147种汉方制剂总销售额的25%;而在小柴胡汤事件后,日本汉方制剂生产出现低潮,且有逐年萎缩之势。陆广莘说:“我们应充分认识废医存药的危害,以免重蹈日本的覆辙。”

新药研发重药理、轻方解并非长久之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王智民介绍,我国中药新药审批原本是药理与方解并重,即新药生产厂家既要提供科学严谨的药理实验结果,又要提供理、法、方、药俱细,药物配伍、使用禁忌正确合理的方解,以供临床辨证时使用。但由于我国中医学派众多,中医理论有时又过于简约,对同一问题各家之间往往又有不同的看法,药物研发单位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做好了药理实验,仅因为方解存在争议便不能获得通过。这种局面并不利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和中医药走向世界,故现在中药新药审批时重药理、轻方解。

王智民说,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审批办法是为了实现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中医药现代化的进行,新药研发重药理、轻方解的确符合现阶段中医药发展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中医药现代化还应以医学理论的现代化为主。

近年来,在返朴归真潮流的推动下,世界植物药发展很快,欧美国家植物药产值均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我国虽为中药的发源地,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我国的中药材基本只出口到周边国家。1995年,我国中药出口创汇6.7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但也仅占国际市场(不含中国大陆市场)的4.4%,这与我国中医药大国的地位颇不相符。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每日动态】每日生物医

【技术产业】2010 全球医

【技术产业】国内生物医

【drug-news】FDA批准资料胸

【每日动态】每日生物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0-11-03 05:11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