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药生命 >

美国心脏病学会第52届年会心外科专题报道

1。组织工程心瓣膜重建RVOT

德国柏林Humholdt大学Charit医院Dohmen等报告,在Ross手术中,用组织工程(TE)心脏瓣膜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术后随访2年,TE瓣膜血液动力学性能良好,未发生钙化,病人生活质量较高,无排异反应证据。

2000年4月以来,11例病人在Ross手术中应用了TE心脏瓣膜。具体操作过程为在瓣膜置换术前4周,研究者从病人前臂或大隐静脉取一段静脉,从静脉收集病人自体活血管内皮细胞(AVEC),并进行分离、鉴定和扩增。当获得足够数量的AVEC后,将移植用的同种异体带瓣肺动脉的内皮细胞除掉,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基底膜糖蛋白,然后将其接种于生物反应器内,让AVEC附着在其表面。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磁共振和多层面体层摄影检查,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和血液动力学状况。

结果显示,病人平均年龄为(39.6±10.3)岁。TE心脏瓣膜的内径为(26.6±0.7)mm,平均AVEC接种率为89.9%±7.7%,AVEC的存活率为93.2%±2.1%。术后,全部病人的心功能均达到NYHA 1级。临床评估显示,病人的体温均不超过37.5℃,白细胞计数均不增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肺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0.77±0.20、0.71±0.22、0.59±0.07、0.71±0.15和0.68±0.10。随访期间未发生TE瓣膜反流。磁共振检查显示,TE瓣瓣叶柔韧,活动平稳。多层面体层摄影检查显示,术后2年,TE瓣膜无钙化。

点评

用组织工程技术制成人工组织和器官,不仅具有活性,而且可以成为受体组织的一部分,没有排异反应,在结构和功能上接近自然的组织或器官。这种技术前景光明,但目前尚不成熟,在临床应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该研究是最早将该技术成功用于临床的研究之一,对促进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2。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梗病人心肌低灌注

意大利比萨大学Mariani等报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肌梗死后瘢痕面积较大病人的低灌注和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Mariani等在非体外循环条件下,为4例病人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在功能不良心肌区注射(10~23个注射点)自体骨髓干细胞。

4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9±3)岁。术前从每例病人收集600 ml骨髓,从中获取单个核细胞(5~14)×108个。术中选择不能进行搭桥、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显示瘢痕较多、室壁运动减少或无运动的部位注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0周,采用替曲膦(tetrofosmin)门腔SPECT闪烁显像和定量心肌超声造影(QMCE)测定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区的心肌灌注和功能。

门控SPECT检查显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改善2例病人静息时的心肌血流和功能,这2例病人的瘢范围和心功能严重程度分别减少了12%和34%。

与上述2例病人相比,治疗后无改善的病人术前瘢痕面积更大,局部室壁运动减低更明显。QMCE检查显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使3例病人的心肌血流改善,但只有1例病人的局部室壁运动有改善。在随访期,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发现病人有频繁或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研究者认为,瘢痕较广泛和严重室壁无运动病人的疗效似乎较差。

3。微创CABG联合PCI治疗冠脉多支病变效果好

美国克利夫兰医院Stahl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联合采用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手术创伤性小,移植血管通畅性好,患者症状能得到有效缓解。

在CABG中,左胸廓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具有很好的远期效果,目前可通过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完成,从而避免了胸骨切开和体外循环。Stahl等进行的该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估了联合使用微创CABG和PCI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

在该研究中,150 例患者在机器人内镜下完成LIMA-LAD搭桥术,搭桥术前后,非LAD冠脉接受PCI治疗。术中使用Aesop或Zeus 机器人辅助装置,从而使患者避免了胸骨切开和体外循环。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每日动态】每日生物医

【medical-news】心血管病的

【每日动态】每日生物医

【drug-news】专题:文迪雅

【每日动态】每日生物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6-17 18:08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