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信息 >

路甬祥针对SCI现象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科学创新

近年来,一种“权威期刊”效应日趋风行,即SCI刊登或收录。要说“含金量” SCI更高,甚有一篇定“乾坤”之誉。于是,不少部门又将此作为衡量个人水平和工作考核的指标。搞科研的盯上它,做学问的瞄准它,纷纷以SCI刊登或收录为荣。这一现象目前已造成科学界的浮躁。 日前,到中科院地化所视察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结合知识创新工程针对这一现象发表了意见。 路甬祥院长指出,中国科学院新时期办院方针中首先强调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我们的创新最根本的是要为国家、为人民 ,用知识去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造福人民、建设小康,造福于人类。我们的创新工程决不只是为了发表几篇文章、获几个奖。关键是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促进有创新的成果出现。科学家要把求知求真的兴趣、爱好与国家民族、地方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探索自然中用科学规律去发现一些未知世界,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添砖加瓦。

现在在我们一些青年人当中,在科研工作中,的确存在着这种有悖于科学的浮躁现象。做项目的急于求成,一篇文章剪成几篇发表,使得系统的工作变得支离破碎。路甬祥院长举例说:科学创新对青年人在学习阶段对其论文要有一定的量化要求,但我们考核更重要的是注重质量,注重真正的科学和社会贡献。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植物资源开发事业,他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奠定了我国的橡胶生产事业,不仅解决了当时国防和工业的需求。至今我们还在享受这位科学家带来的恩惠。可是他一生并没有发表几篇论文,更谈不上上Nature,Sciece ,上SCI了。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有其客观标准。我们做的工作,要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自然科学发现的规律应该是可以重复的。自然科学发现的规律在历史上有可能被发展,不可能被根本否定,但若是虚假的、包装的、拼凑的东西是站不住脚的,即便侥幸混过了评委会,历史也会还它本来面目。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们科学院应该要带头,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努力弘扬科学精神。摒弃浮躁情绪,真正做好求真务实的工作。

路甬祥院长认为,造成目前盛行的SCI现象,不完全是科学家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政策不完善的原因(可能是主要原因)。强调竞争,与绩效挂钩, SCI应该有,但千万不要SCI热。论文只是一个方面的表现,而且论文所代表的是它的知识内涵,创新质量,需要在科学史上留下痕迹的质量。对科学家的评价尤其对优秀科学家的评价,主要考虑它对科学的贡献。是否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科研方向。 [标签:content1][标签:content2]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生命科学单分子研究的未

【medical-news】《儿科学杂

【bio-news】科学家公布果

【技术产业】德国科学家

【medical-news】皇后学院的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3-05 17:23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