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动态 >

【drug-news】哈医大研究发现至少三类基因与脑梗

哈医大研究发现至少三类基因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作者:衣晓峰 张好诚 来源:科学时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治疗策略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中发现,至少有三类基因与动脉瘤形成和破裂密切相关,并首次提出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内血量和低钠血症为高级别病人脑梗死的独立预后因素。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急重症之一。而东北地区更是SAH的高发地区,其死亡率高达25%~50%。由于颅内动脉瘤的原发出血、血管痉挛和再破裂出血等原因,使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人类具有极大危害。而本病的发病机制虽经多年研究仍未被完全阐述清晰,随之而来的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世光指导的科研小组试图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探讨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理。他们在前期工作中建立了鼠、兔、狗等不同种属、多种方式的动物模型,深入研究了SAH之后脑血管痉挛之谜。他们发现,除了一些已知因素外,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异常、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三重因素同样是加剧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幕后推手。研究显示,在SAH后,由于脑血管壁NOS的异常表达,使生理性NO合成减少,引发血管异常收缩;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首次发现iNOS的表达增加抑制eNOS的合成这一新机制,完善了NO与血管痉挛的理论。在系统探索凋亡机制过程中,发现SAH后,经典凋亡和非经典凋亡途径的“按钮”均被启动,使血管壁和脑组织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引起或加重血管痉挛。在观察各时间段血浆内交感神经活性物质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时,课题组发现SAH后血浆中交感活性和炎症反应增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推测它们可能在SAH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课题组收集了哈医大一院两年间446例动脉瘤性SAH临床患者的病例资料,深入分析了影响SAH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发现病人的年龄、入院后格拉斯哥评分和脑血管痉挛,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而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内血量和低钠血症,则是高级别病人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子。课题组通过以上多项指标综合评价临床药物的疗效,还发现川芎嗪、氨基胍等多种中西药物在遏制脑血管痉挛方面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还提出了脑血管痉挛的规范化治疗策略,即系统评估SAH病人,积极控制可控危险因素,在常规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同时,给予抗自由基、抗凋亡、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抗炎药物等措施来防治血管痉挛。专家评价指出,此项成果有助于指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实践,避免危险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提高此类高危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显著降低SAH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衣晓峰 张好诚) 血管成形术后原癌基因c-fos、c-myc表达的研究--《生物技术》...Efficacy of Drug-Eluting versus Rare-Metal Stents in Sweden 可选择性干扰抑癌基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 中日友...www.cnki.com.cn/...505.003.htm-2010-10-10-快照-基因c-fos、c-myc表达的研究--《生物技术》..." 丹参产品的抗氧化研究文件类型:DOC/Microsoft Word- 文字版对中医思想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并在相关领域形成新的研究热.,将中医药学在肿瘤治疗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药物发现的研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类基因...www.shgvp.com/...142335478.doc-2011-02-13-研究" 药理学常考名解与简答精选 - docin.com豆丁网2、 (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 内蒙古医学院药理:常福厚 南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0年执业医师考试508分复习...www.docin.com/p-37733228.html-2009-12-19-快照-[标签:content2]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科普】口吃是由于基因

用基因组学方法追溯细菌

【bio-news】怪异基因频现

一种罕见遗传疾病的相关

【Science】睡眠基因突变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3-05 00:14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