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命科学 >

【转贴】2004中国科技:积极构筑“防疫”大堤

新华网:
SARS疫苗、艾滋病疫苗、基因治疗药物、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中国科技界在2004年里正积极构筑一道科学“防疫”的大堤。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2004年,重大疫病成为科技攻关的“重中之重”。上半年,依靠科学,中国战胜了禽流感的突然袭击;接近年底,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SARS病毒灭活疫苗完成Ⅰ期临床研究;我国自行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Ⅰ期临床研究;中瑞科学家发现了治疗SARS的新方法,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可快速改善重症SARS患者的缺氧情况。这一切,让世界为之侧目。

在一些重大疾病上,我国科学家也在奋力拼搏,顽强攻关。2004年,在科技部等的长期支持下,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在我国正式上市,可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癌;2004年,一类化学新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因供应脑的血流受到影响而引起受损部位脑细胞坏死)的丁苯酞研制成功,标志我国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与资格。

越来越多的人们积极参与构筑“防疫”大堤。截至2004年底,为预防“病从口入”,众多科技人员参与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已吸引各方投资10亿多元,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控制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立农兽药、食品污染物等相关检测方法54项,研制成农兽药、生物毒素等相关检测设备18个,研制出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违禁化学品等相关检测试剂盒25个。

科学家还从“底层”为大堤奠基。2004年,中国科学家在鸡基因组和家蚕基因组等研究中获取了一系列新发现。专家指出,不论是分子标记,还是新基因的发现,都将为防治禽流感等人畜共生病奠定基石。

纵览2004,无论是在SARS面前,还是面对禽流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指挥下,科技界只争朝夕,打破部门界限,集中优势,实现各个行业、各个环节的最佳组合,形成合力;倡导资源共享,实现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多方面集成,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扎实有效的科研成果。科技界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空前提高。

为确保“防疫”大堤的工程质量,中国科技界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变目前原始性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的状况:进一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从立项、管理到验收都将创新性摆在突出位置;投入8亿元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努力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为使有限投入发挥更大作用,强调从以发展单项技术为主转向以发展单项技术和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为主,鼓励长期战略性研究。

“全球性流感可能袭击中国”、“疾病预警系统需进一步完善”、“中国应将微生物对健康的威胁放在国家研究日程的首位,加大投资力度”……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著名科学家何大一的警告和建言在年终岁尾回荡。的确,“疫病”随时可能降临,科学“防疫”大堤朝夕之间难以铸就,中国科技,正任重而道远。 [标签:content1][标签:content2]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8-06 17:14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