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药生命 >
我的一篇文章-略论透穴刺法
透穴刺法又称透针刺法简称透刺,是指采用不同的角度、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穴位或两个以上的穴位来治疗疾病的针刺方法。
1. 历史渊源和发展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远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始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如“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等等,这些透穴刺法至今在临床屡试不爽。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如注“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时释“印堂刺入一分,沿皮透左右攒竹……”。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记载三十余种透穴刺法。
近代周楣声重订周树冬著《金针梅花诗钞》中列透穴39对,记载“足阳明与足少阴以至任脉腹部诸穴,亦可上下左右交贯,如中脘、阴都、梁门,可以一针横收;上脘、中脘、建里,亦可一针纵贯。”由此可见,透穴刺法至此已非常丰富,趋于完善。建国后,中医事业蓬勃发展,针灸临床取得更大成绩,而芒针、巨针、蟒针等特种针具的使用,使透穴刺法的临床使用得以更加广泛,其内涵也发展的更加丰富。
2. 透穴针法的取穴和临床应用
透刺作用较强,针刺相应也较深,作透刺治疗时,针刺的深浅、角度、方向均应根据临床和患者的情况灵活运用。透刺的角度大致分为横透、斜透和直透;透刺方向分为单向透刺和多向透刺;临床上应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本,根据治疗的病证和所取腧穴而选择适合的透刺方法。
2. 1本经透刺
本经透刺即透刺同一经脉的相邻穴位,多为横、斜透刺。此法有加强通经接气、循经感传之效,配合迎随补泻,则扶正祛邪之效更著。
透刺本经经脉,不仅可以治疗本经病证,如列缺透太渊治咳嗽、滑肉门透梁门治胃下垂、地仓透颊车治面瘫、腰俞透大椎治小儿脑瘫、神庭透百会治疗癫痫,而且透刺督脉、任脉、膀胱经等经脉的穴位时,因所透刺经脉的特殊功能特性及刺激数个穴位产生的超强效应,故可以治疗多脏腑、多经脉的病证。
在透刺本经时迎随补泻较重要。针向迎随补泻一般以针向顺经而刺为补法,以针向逆经而刺为泻法。如内关透间使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而收平心悸、止心痛之效;间使透内关则补益心气、安神定志,可治疗心气不足而生的心悸、气短等。
2. 2表里经透刺
互为表里的经脉生理上联系密切,病理上互相影响,治疗上又相互为用。表里经透刺可激发两条经脉的经气,加强两经之间的联系,有较强的协调阴阳的作用。
因表里经脉循行部位和生理解剖结构,表里经透刺多采用直针透刺,阴经透阳经,或阴经透阳经,如间使透支沟治疟疾,膝阳关透曲泉治膝关节病。而透刺时,从阴引阳,或从阳引阴,其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如内关透外关治心痛、心悸,外关透内关治落枕、胁痛;太溪透昆仑治肾虚足跟痛、牙痛,昆仑透太溪治急性腰扭伤。
2.3手足同名经透刺
手足同名经对手足同名经循行的共同部位或相关脏腑的的功能疾患可以产生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如丝竹空透率谷治偏头痛、迎香透四白治胆道蛔虫症、耳门透听宫治耳系疾病。
2.4异经透刺
异经透刺应用广泛,既能增强腧穴主治作用,又扩大了腧穴的主治范围,并具有较好的疏通经脉、调整经络的作用。如后溪透合谷治指功能障碍、腰痛,丘墟透照海治胁痛、足内翻,太冲透涌泉治头痛、眩晕、小便不利,三阴交透悬钟治下肢痿痹、月经不调,印堂透攒竹治头痛、目眩、眉棱骨痛,太阳透率谷治头风,阳白透鱼腰治头痛、眼睑下垂。风池透风池治头项强痛、癫痫,内外膝眼相透治膝关节疾病,百会透四神聪治头痛、健忘、癫狂,阿是穴多向透刺治急性伤筋。
3. 透穴刺法的临床注意事项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透刺时在进针的穴位同样要运用手法,获痠、麻、重、胀等得气感,明施补泻,再进针至所透腧穴,运针以产生新的针感。若多向透刺,则透向一穴得气后,退至皮下,变换方向另透它穴。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3-04 17:12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