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药科学 >

【科普】中国曾经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离我们

悼念邹承鲁先生

·方舟子·

今天一打开邮箱,收到邹承鲁先生的邮箱发来的邮件,标题却是“Dr. Cl
Tsou has passed away”,传来了我所担心的坏消息。邹先生的家人通知我,邹
先生于今天(北京时间11月23日)凌晨病故了。对这个坏消息我已有心理准备,
但是还是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

近年来邹先生因患癌症,一直在接受治疗。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今年6月
份,他正在北大医院住院治疗。当时他的精神很好,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主要
话题是正闹得沸沸扬扬的***院士涉嫌造假的事件。邹先生告诉我,他给中国
科学院主管学术道德的副院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中科院组织调查组调查此事,但
没有接到任何回音。关于此事,邹先生在11月2日交新语丝发表的《必须严肃处
理学术***事件》一文——可能是他的最后一篇文章——曾有披露:

“学术***问题已经蔓延至院士群体,有此类问题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几个
月以前,当某一位院士的问题开始在媒体上曝光的时候,我曾通过学部给中国科
学院学部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席写过一封私人信件,我认为,科学院有责任处理院
士的问题,要求科学院学部道德建设委员会就此事进行调查,如果属实,应予以
严肃处理。几个月以来我一直在等待,但迄今为止,没有看到这件事的任何处理
结果。”

邹先生祖籍江苏无锡,1923年5月17日生于山东青岛,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
合大学化学系,195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后来在
胰岛素人工合成、蛋白质折叠、酶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担任过中科院生物学部
主任。1979年他在英国《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国际刊物上
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因我也是学生物化学出身,他的大名在我还在国内读本科时
就已如雷贯耳。90年代我在美国留学时,曾偶然在图书馆发现一本由他主编的介
绍中国生物化学研究进展的英文著作,还饶有兴趣地翻了一遍。但是我与他的交
往,却与学术研究没有太大的关系,始于2000年8月“基因皇后”陈晓宁事件时
用电子邮件联系。次年“核酸营养品”事件,在我怒斥中国生物化学家向公众做
伪证时,邹先生以中国生物化学界泰斗的身份站出来支持我,当年秋天我到北京,
登门拜访,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此后我们又因为揭露其他事件,例如徐荣祥
“5年内克隆全部人体器官”事件、张颖清“全息生物学”事件,有过合作。今
年年初有出版社约请我写一本关于生物医学方面的学术规范的书,问我能否找一
位中科院院士写序。在看了该书的大纲后,邹先生马上就寄来了一篇序言(附
后)。这本书我没能抓紧时间完成,无法让邹先生见到其出版,是个永远的遗憾
了。

学术***问题虽然在最近几年才引起公众的关注,而其实邹先生早在上个世
纪80年代就已经一直在呼吁重视科学道德、学术规范问题,并亲自参与揭露学术
造假事件。他可谓中国打击学术***的第一人,只不过这些工作在当时限于学术
界内部,不为公众所知罢了。邹先生在其晚年为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尊严不
遗余力。他是我知道的最正直敢言的老一辈科学家之一。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中,
这种品格尤其难能可贵。邹先生对中国科学普及和学术道德建设的贡献和影响,
不亚于他的学术成就。他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杰出的学术成果,更是伟大的
科学精神。邹先生的学术成果是绝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的,但是他的科学精神已
经和必将激励着无数在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人们。

薪尽火传,邹先生传递的科学之火,我们已接过,并将一代代传下去,永远
不会熄灭!

2006.11.23.

附:

方舟子《学术的规范》序

邹承鲁

  近一二年来,我经常浏览“新语丝”,特别是“新语丝”有关反对学术***
和揭发学术界弄虚作假的内容。毋庸讳言,我国近年来学术界的违规行为有愈演
愈烈之势。我认为要遏制这一趋势,必须增加透明度,使每一位做学问的人的行
为都置于广大学术界的监督之下。无论一位科学家、教授的地位多高,在学术界
的声望多大,如有违规行为,也同样应该予以揭露,同样应该受到学术界和社会
舆论的谴责。只有敢扬家丑,才能逐步消除家丑。才能逐步净化我国学术界的空
气,使我国学术界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样,对于学术界的不同看法的问题,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新加坡科学家研究用猪食

【社会人文】人为加快患

【文摘发布】电感耦合等

COPD病人痰培养阴性但流

【medical-news】八旬老人经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3-25 05:15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