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讨论 >
【科学快讯】2007年6月1日
2007年6月1日 美国《科学》周刊317卷 第5828期 提要
根据美国《科学》周刊的新闻发布翻译编辑。 如有误,请以《科学》周刊上刊登的原文为准。
直立行走也许是在树上开始的[To top]
通过观查野生黄猩猩,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两条腿行走也许在相对远古的时期、在树栖猿中就出现了,而不是像当前一个理论提出的那样,是在更近的人类祖先下到稀树草原中才出现的。人们一直认为直立行走或两足运动是人类以及其最近祖先的特征。最流行的稀树草原假说的解释提出,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的祖先从树上下来后开始用四肢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四肢步态进化成黑猩猩和大猩猩沿用至今的“指节行走”,最后变成人类直立的双腿行走。通过分析几乎在树上渡过的野生黄猩猩的运动,Susannah Thorpe和同事们发现,用两条腿行动、同时靠上臂平衡(或“手帮助的双足运动”)也许曾帮助我们树栖的祖先几个在细软树枝上行动的优势。论文的作者提出,随着气候变化使雨林生长的越来越分布不均,早期人类祖先对此的响应可能是放弃冠层而下到森林底层,来吃地面或小树上的食物。而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可能则变得更适应高冠层和地面之间的垂直攀援,并在地面从一棵树到另一棵之间形成了用指节的行走。Thorpe说,“我们的结论是,双足运动具有很强的适应优势。所以,我们不需要解释我们的祖先如何从四足变成了两足的”。
英文摘要:Origin of Human Bipedalism as an Adaptation for Locomotion on Flexible Branches,S. K. S. Thorpe, R. L. Holder, and R. H. Crompton
英文摘要:Walking on Trees,.Paul O'Higgins and Sarah Elton
天气预报---可能会有更多的雨[To top]
预报称降雨和湿度将伴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本期一篇报告指出,最新的卫星数据显示,三者在以同样的相对速度在增加。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水循环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未知数,包括全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型在内的大多数模型预测,随着气候变暖,降雨将增加的速度只会是温度上升速度的一半。Frank J. Wentz和同事分析了卫星数据,发现降雨和温度在过去20年中以增加的比率是一样的,而且他们预测两者在未来将维持这个趋势。虽然研究人员还不能解释为什么卫星数据和模型预测有这些差异,但是他们指出,潜在的干旱也许没有预测那样可怕。
英文摘要:Will Global Warming Bring More Rain?,.Frank J. Wentz, Lucrezia Ricciardulli, Kyle Hilburn, and Carl Mears
注: 这篇文章将于5月31日星期四提前发表在《科学》电子版的《科学特快》网站,见 http://www.sciencexpress.org
一个恒星被测绘了[To top]
直接观察一个不属于我们自己的恒星的表面将帮助天文学家勘测恒星内部的物理过程。John D. Monnier和共同作者用CHARA 干涉仪阵列中的4个望远镜拍摄了Altair的图像,该恒星是夜晚天空中最亮的。Altair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恒星。它快速地自转而且看起来由于离心力被拉长了。其变形的程度和表面温度的变化与标准模型计算的不同,尤其在其赤道附近。现在天文学家摄制了这个与模型所描述的自转恒星不同的恒星表面图像,这也许能帮助他们改进对这些自转恒星的了解,从而建立更好的模型。
英文摘要:Imaging the Surface of Altair, John D. Monnier, M. Zhao, E. Pedretti, N. Thureau, M. Ireland, et al.
注: 这篇文章将于5月31日星期四提前发表在《科学》电子版的《科学特快》网站,见 http://www.sciencexpress.org
火星的软内核[To top]
一项欧洲的研究指出,虽然火星和地球的内核是由类似的矿物质构成的,但是这个红色行星的内核现在还是液体的,而且很可能会以完全不同于地球内核的过程而固化。人们认为火星和地球一样,具有一个主要由铁外加一些其他元素的内核。在模拟火星内核的高压实验中,Andrew Stewart以及瑞士和荷兰的同事揭示,火星的内核应该是液体的,而且不太可能像地球那样形成一个富铁的、向外结晶的内部核。相反,行星冷却应该导致或是一个“下雪内核”的结局,既富铁的固体在外围形成核心然后向中心沉积,或者是一个“硫化物内核”的结局,既其中硫化铁成分结晶出来形成一个固体的内核。
英文摘要:Mars: A New Core-Crystallization Regime, Andrew J. Stewart, Max W. Schmidt, Wim van Westrenen, and Christian Liebske. [img][/img] [标签:content1][标签:content2]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2-17 18:02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