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讨论 >
论文:有关丹参酮的研究:)请求加分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有关丹参脂溶性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实验技术及其生物活性及当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实践的基础上熟悉了天然药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前言
丹参又名紫丹参、赤参、大红袍,是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列为上品、古时丹参即用于治疗热症与肠鸣,泻除肠内积聚之物与腹中湿热之邪气.现今丹参更是中医活血化瘀、通经、安神、止绷带下与抗菌消炎的一味常用主药.
丹参酮(tanshinone)是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根的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其中含有10种成分,总称丹参酮.丹参酮类都含有邻醌或对醌的结构.由于醌类成分易被还原转化为二酚类衍生物,后者再被氧化变为醌而起到电子传导样作用.加之,它是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可促进或干扰生物的某些生化反应,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丹参酮是抗菌消炎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消炎的主要成分.且丹参酮的主成分制剂可能对缓解SARS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综述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代用品较多,有近30种,药用资源丰富 .道地药材产地为陕西随州(今湖北省境内).
最早对丹参化学成分研究的是日本学者中尾万三,先后从丹参根部分出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IIB等主要成分,并确定了结构.我国学者王序曾对丹参酮II的结构进行过研究.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丹参酮IIA又是治疗冠心病和抗菌消炎的有效成分,但不溶于水.用硫酸醋酐磺化成硫酸钠盐,提高了其疗效.
到目前为止从丹参中分离出的二萜醌类化合物达30多种,许多许多具有显著生理活性.
丹参酮药理作用
1. 丹参酮的抗炎作用
丹参酮对炎症的第一、第二期以及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对炎症的第三期、即慢性期并无作用.
丹参酮的抗炎机理可能与丹参酮抑制白细胞趋化性,减少白细胞向炎区游走有关.
2. 丹参酮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将丹参酮IIA经过磺化制成一种水溶性的钠盐,即丹参酮IIA磺酸钠(DS201),然后进行耐缺氧试验,结果显示有效.对丹参酮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对侧支循环的作用
2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3钙拮抗作用
4对线粒体的作用
3. 丹参酮的抗肿瘤作用
1. 细胞毒杀伤作用
2.诱导分化作用
3.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诱导细胞凋亡也是丹参酮抗(抑)癌作用机制之一,丹参酮可同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分化.
时下正在流行的SARS病毒作为抗原与人类肺组织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刺激人体产生抗“自身组织”抗体,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产生自身损伤.钟南山院士指出sars患者的肺部病理检查结果呈非炎症表型,表现为气管上皮基底膜及肺泡壁透明膜样变,间质纤维化,II型肺泡细胞增生.这些改变严重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目前还不了解这些病理改变的产生原因.在临床观察中看到,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减轻X线胸片显示的病变.但糖皮质激素会产生免疫力降低等副作用.对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丹参酮IIA磺酸钠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此外,丹参酮IIA磺酸钠还可通过对炎症抑制作用而间接导致自由基生成减少 .丹参酮作为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不仅毒副作用小,而且可以发挥多种药理作用,在SARS的防治工作中应可起一定的作用.
丹参二萜醌的细胞毒活性与构效关系的研究
A环是芳环的丹参酮也包括三环二萜凡具有平面环系统结构的均有可能对小鼠淋巴白细胞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在二氢呋喃环的氧原子-3较之含呋喃环氧原子-3的丹参酮其局部电荷更负,有更大的极性从而增强了细胞毒性.具有对称结构的的含1,4-对萘醌生色团的丹参新醌活性较低.
丹参二萜醌作为一种类脂体,能在水的驱动下形成一种胶体颗粒.丹参二萜醌分子有负电区如醌基中的氧原子部分,有略带正电的缺电中心区,如此就形成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对胶体离子大小分布产生影响.偶极距大的化合物其细胞毒活性也大.
实验部分
1、目的:
分离纯化几个主成分
2、样品和器材:
丹参酮胶囊丹参的醇提取,加辅料)3.5kg
圆底烧瓶:5000ml,4个 恒压漏斗:4个 柱子:69×25×21cm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0-11-02 22:44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