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讨论 >

【社会人文】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3255&do=blog&id=418317

“创新”可谓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词了,它从早期的经济学概念发展到涵盖众多领域,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等的创新,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创新。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创新存在哪些误区和障碍?怎样才能拥有非凡的创新能力呢?

何谓创新

当我们谈及创新,总会联想到像爱迪生、卓别林、爱因斯坦以及弗莱明这些有着传奇色彩的发明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可以说他们的名字就是创造力和创新的代名词。

爱迪生,一生拥有近2000项专利,20岁多岁就拥有了相当规模的公司,他把发明转化为产品,促进了新产业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无法可想的事情”;卓别林和爱因斯坦更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艺术和科学的舞台上以超人的智慧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弗莱明在偶然中发现了溶酶菌和青霉素,当时很多人认为是幸运之神对他特别眷顾,然而在这看似偶然的背后如果没有非凡的想象力,就只能与幸运之神擦肩而过。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创新是一种用充满想象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学之父奥斯本更是把想象力当成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的。 创新的误区人们通常认为创新是天才和艺术家的事情,跟普通人没有太多关系,而且创新需要经验的积累,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对创新的误读。那么,创新到底存在哪些误区呢?误区1:创造力属于艺术家 在艺术世界,创造力总是首先被赞美。罗丹,开创了全新的雕塑时代;毕加索的一生都是与自由、探索和创造联系在一起的。当你在“思想者”前驻足,定会感受到作品深沉的美,艺术的创造力果然震撼人心。然而,对科学来说,创造力是如何体现的呢?让我们来回顾“生命旋梯”的故事,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遗传的基本物质——脱氧核糖核酸 (DNA)具有一种双螺旋的结构。两个年轻人凭着有限的生化知识和晶体结构数据,加之非凡的想像力和洞察力提出了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结构模型。 DNA的双链反向并行、碱基配对,其结构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这一重大发现被认为:引起了生物学的一场伟大***,为探讨遗传的化学基础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此后不久,遗传密码问题就被完全阐明。由于这一伟大科学成果,沃森和克里克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奖。现在再回头看看DNA这一奇妙的双螺旋结构,还有谁不叹服科学同样需要创造力呢。误区2:创造力需要打好基础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语,强调基础扎实的重要性,似乎等到基础打好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但是,知识经验基础的重要性有可能被高估了。梵高,一位极具个性的画家,在30多岁时摒弃了一切原有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拿起画笔开始画画,他并不理会学院派的种种教条,而是用独到的眼光看世界,用生命的热情作画,最终登上艺术巅峰。因此,创造力不等于经验的积累,也不依赖基础的扎实和技能的完善。误区3:创造力是智商的函数 研究显示,智商和创造力之间不呈正相关,高智商人群并没有体现出比常人更高的创造力。而有些智商不是很高的人却展示了出奇的创造力。达尔文的进化论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他在评价自己时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 创新的心理障碍如果说并非智商越高越有创造力,那么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存在哪些障碍呢?障碍1:缺乏勇气 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冒险精神,不惧挫折和失败。独树一帜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伍迪·艾伦曾经说,如果你不是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挫折,这表明你做事求稳求保险,没有很大的创新性。因此,害怕犯错、干傻事、遭遇挫折,都有碍创新。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犹他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马里奥·卡佩奇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为什么会成功?是因为我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放弃!”可以想象,这位战乱时的流浪儿,从小历经坎坷,成年以后致力于生物学研究,他所从事的“基因打靶”研究长期得不到NIH基金资助和同行的认可,但在这种环境下,他依然坚持不懈,从未因失败而气馁,也未因困难重重望而却步。障碍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社会人文】如何提高创

【每日动态】2011年度药

【medical-news】免疫抑制治

【drug-news】中国“十一五

【Lancet】捷克医生要求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3-05 12:00
医学,生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