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学前沿 >

【社会人文】美国生物学博士后面临严峻职业竞

美国生物学博士后面临严峻职业竞争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8-29 6:11:27

在美国做博士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盟(FASE8月份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与以前相比,今天的美国生物学博士后面临更为严峻的职业挑战。8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社论和文章指出,这份报告重新开启了一场有关美国生物医学系统的聘用和培训的讨论,它也许给那些希望通过研究生训练进入生命科学领域的人发出了一个警告。

FASEB的调查收集了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研究生院理事会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这份报告传递出一个清楚的信息: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学生急切地希望获得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职位,但是与以前相比,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在学术界获得终身职位。

来自NSF的数据显示,从1966年开始,在美国研究生院从事生物科学学习的研究生数量稳步上升,2005年,大约有7000名研究生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是,从1981年开始,在学术界拥有终身职位的生物医学博士的数量一直稳定不变,保持在2万名左右。因此,在这一时间段,拥有终身职位的美国生物医学博士的比例从45%下降到30%以下。

那些没有在学术界获得终身职位的博士们到哪里去了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工业界工作的生物医学博士的比例从10%增加到了30%,然而,即便如此,那些留在学术界的博士们在职业征途上面临的挑战比他们的导师更为严峻。

在2002年至2006年期间,尽管获得NIH博士后奖金的人数在增加,但成功率却在急剧下降。研究计划基金R01用于资助科学家个人从事独立研究,是NIH资助的主要方式,获得R01基金的科学家的平均年龄从1970年的34岁上升到今天的42岁。

从1997年开始,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博士后岗位上工作3至4年的学者比例开始下降,从当初的45%下降到今天的30%,尽管在同一时期博士后的总量从2.5万人上升到3.3万人。

博士后们似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然》杂志的社论指出,学术机构主要依赖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学费或管理费来运行,同时他们还要分担教学任务,课题负责人更是这样做的。日复一日,学生和博士后们在实验室作为训练良好的廉价劳动力辛苦地工作。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也许需要大量这样的劳力:让6位博士后同时在几个项目上努力,其中一个获得成果就能保证实验室几年的研究经费。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又一年,而且不仅仅存在于美国。在世界各地,博士后不断从这个实验室跑到另一个实验室,绝大多数人所挣的薪水远远少于他们本科毕业当年的市场价格。经费如此之少,工作时间如此之长,前途又如此渺茫。

这些现实的困境对希望将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作为职业选择的年轻人意味着什么呢?Howard Garrison是FASEB公共关系办公室主任,他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她正考虑从事生物科学,我告诉她不要放弃,但在考虑未来时必须要现实一些。”他说:“人们被生物科学所吸引,因为这是个激动人心的领域和激动人心的时刻,但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有更广泛的视野和更灵活的途径。”

还有一个大问题:NIH的预算从1998年到2003年增加了一倍,为什么这些钱看起来似乎没有帮助年轻科学家呢?《自然》杂志的文章认为,所增加的许多钱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没有用于努力争取终身职位的年轻科学家。NIH用于培训的经费确实增加了,但其幅度不如预算增加幅度,当NIH的预算停止增加时,用于培训的经费也就不再增加了。

现在,NIH博士后职位的经费是通过研究经费而非培训经费资助的。美国医学院联合会的Jodi Lubetsky说:“如果你是通过研究经费的资助作研究,但你仍然是一位博士后,那么你将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因为你没有获得培训经费的资助。”

NIH最近制定了帮助博士后建立实验室的独立基金方针。NIH外部研究机构的执行副主任说是NIH欢迎FASEB的报告,“FASEB的这份报告为生物医学研究界提供了一个有效和及时的帮助,NIH非常关注和重视这份报告”。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8297389498188096.html :同意,祝各位博士后好运! 看了之后真是出了一把冷汗! 不要往枪口上撞,可以选择别的出路。 学习生物只能当作兴趣爱好,或者是对自然真理的追求,看来不适合作为谋生的职业啊 看来美国的市场也不好! 我一直想把读书进行到底,但是,这次硕士的工作寻找经历让我认识到工作的重要,读书的回报会来的很慢 1996-2003年学了7年生物,没学好,找不到工作,只好该读药学了,还好虽说不怎样,还能找到个工作。真是,如果没有毅力,学生物真是难啊 真心爱好和投入的,会给你以满意的汇报的。好好努力。 医药也是属于大生物的概念吧!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作者:admin@医学,生命科学    2011-09-09 05:11
医学,生命科学网